赵光义收到王继恩快马递来的折家请兵奏折后大喜过望。此前,他已令自江南剿匪平叛胜利归来的潘美调兵五万,对外宣称要对蜀境叛乱加强围剿,却迟迟不予发兵,一直在等候这个机会,此时一见请兵奏折,如获至宝,立即开动一切宣传机器,高调宣扬杨浩背信弃义,罔顾国法,悍然对府州用兵的不义之举。同时责令王继恩就近调安利军、隆德军进攻广原程世雄部,调宁化军、晋宁军、平定军、威胜军,攻打府州。又命潘美亲率五万禁军,马不停蹄直扑麟府。
消息传到契丹,萧后大为惊异,杨浩若是真的图谋府州到没甚么,在她看来,欲成大事者,岂能为情谊所羁绊,杨浩若真的如此心狠手辣,才算是一个枭雄人物,不过以她的了解,杨浩却不是这样一个人,而且……就算时移势易,杨浩已然蜕变,也绝不会利令智昏,在他大举西征,河西走廊尚未到手的时候,在东线突然再启战端,难道李光睿两面用兵,以致拖得自己山穷水尽的的教训还不够么?及至大宋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宋军以最快的速度攻入府州,萧绰终于了然:大宋对西北动手了。
此时,大契丹国刚刚改名,由大契丹国改名为大辽国。大契丹国,本来是以族名为国名,但是契丹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族群众多,尤其是还有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加上少主新立,改个国号,也是一种新气象。
新君登基,年纪尚幼,萧绰以太后身份听政,正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因此改国号大辽,取汉字“辽”的本意,山修远其辽辽兮,寓意扩大疆域,以其辽远,只不过这时内乱刚刚平息,元气未复,行事还该低调一些,所以对外宣称是取“辽”在契丹语中意译镔铁的意思,以辽为国号,寓意国家坚固。
大政方针既是休兵养民,这时就万万不能与宋国再起战端,然而如果坐视赵光义攻占西北,将整个西域纳入他的统治之内,不但宋国的疆域将更形扩大,而且宋人有了养马之地,辽人的一大优势就会荡然无存。这却是十分棘手的事情。
萧绰穿着一身松软舒适的便服宫衣,斜倚在榻上,一手轻轻摇着团扇,一手轻拍着在她怀里睡的正香的儿子,思索着西北局势,那里发生的战争虽与辽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对宋辽两国未来的形势有着莫大的影响,她岂能不重视。
小皇帝已经起了名字,大号叫耶律隆绪,小字叫牢儿。“舜住陶焉,期年而器牢”矣,这和寻常人家给孩子起名“拴柱儿”、“铁锁”一样,都是盼着孩子平平安安、诚仁长生的意思,当然,这只是萧后对娘家人的说法,至于这“牢儿”是否还有别的某一层意思,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双十年双的年轻少妇,又兼锦衣玉食,保养得宜,那体态圆润丰腴,肌肤脂白粉嫩,诱惑的很,两条纤直的美腿在榻上半屈半伸,更是依稀可见裙内粉光致致,滑嫩动人的一片春光。
此时正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晒在她那张清水莹润的俏脸儿上,有一种慵懒的风情。她的黛眉微蹙着,紧张地思考着对策。
如今大辽是绝不能轻易对宋国这个庞然大物用兵的,否则,一着不慎,自己两年时间苦心经营的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大辽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杨浩可以用两年时间整合诸部,振兴夏州,对契丹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来说,两年时间,经济上不过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军事和政治上,才刚刚将重要职位上的官员部调整了一遍,内部矛盾的调和、外部纠纷的消弥,如今还很脆弱。然而,就算西北如今不是那个冤家的地盘,也决不能坐视宋国把河西拿到手,大辽对此必须得有所表示。
萧绰苦苦思索,看来,辽国能采取的办法依旧是牵制,尽量牵制宋国,使他们不能对西北投入太多的兵力,减轻夏州军的压力,至于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最终还是要靠那个冤家自己,可那个冤家,如今却正在瓜沙古道上,他来得及赶回去吗?
想到这里,萧绰轻轻叹了口气,怀里的娃儿似乎嫌闷在她怀里有些热了,他闭着眼睡着,两只小手不耐烦地推开母亲的手,两只小胖脚丫在娘亲身上蹬了蹬,整个身子就在榻上打了横。
萧绰瞪了眼熟睡中的儿子,眸中不无幽怨:“这个小冤家,吃饱喝得就不是他了,倒是铁随他那没良心的爹爹……”
※※※※※※※※※※※※※※※※※※※※※※※※※※※※※旌旗猎猎,杨浩的大军终于向敦煌开拔了。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乃是西域胡商跨过玉门关,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这片绿洲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肥沃,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米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敦,大也;煌,盛也。敦煌,诚为大漠古道中的一个奇迹之城。
为了彻底断绝匈奴与西羌的通路和联系,捍卫边关和丝绸之路的安,汉武帝曾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并采用设防、屯垦、移民等措施,不断充实、加强建设河西。后来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列四郡,据两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从此,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欧洲、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农作物等长途转运到中原。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不绝,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获汗血马;赵破奴击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是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而一举获胜的因此这里的汉人最多,占当地居民的八成以上,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景,当西域与中原隔绝往来之后,瓜沙二州有大量的汉人,反而是在瓜沙东面,更靠近中原的地方,被吐蕃人、回纥人、党项人占据。但也正因如此,西域汉人与中原断绝往来,已有上百年之久,这些孤悬于外的汉人,建归义军,自立金山国,依旧传承着汉人的文化和血脉。
然而,金山国的统治者一味打压当地少数民族的错误政策,使得他们处处树敌,渐渐的,祖先的荣耀不再,金山国渐渐没落,反而要敬甘州回纥为父可汗,这个时候,杨浩来了,带着他的大军,总欲重新打通西域古道,重振这里的东方文明,对执掌瓜沙政权的曹家来说,这是他们的末曰,而对归义军来说,却是喜忧参半。
当萧绰正睹儿思人,黯然神伤的时候,杨浩已亲统大军到了葫芦河,从此再往前去就是瓜州了。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杨浩的大军在葫芦河边驻扎下来。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尽管瓜州归义军冒险偷袭的可能不大,不过排布在外线的人马,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苟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这一路上,他们见过了雕刻在沟壑峭壁上的佛像,见过了大漠驼铃、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异域风光固然优美,但是见多了也就索然无趣,每曰感觉最深的反而是白天的烈曰炎炎,夜晚时的秋风刺骨,还有风起时的漫天黄沙。
军营最南面驻扎的是肃州龙家兵,杨浩得了凉州,便把凉州城主络绒登巴的两万兵马带了出来,此番得了肃州,以肃州为据点,攻打瓜州的时候,依样画葫芦,把肃州兵马也都带了出来。龙家兵久居西域,对西域风情更是司空见惯,毫无新奇,好不容易度过沙漠,来到绿洲,兵士们十分畅快,纷纷来到葫芦河里沐浴洁身。
消息传到契丹,萧后大为惊异,杨浩若是真的图谋府州到没甚么,在她看来,欲成大事者,岂能为情谊所羁绊,杨浩若真的如此心狠手辣,才算是一个枭雄人物,不过以她的了解,杨浩却不是这样一个人,而且……就算时移势易,杨浩已然蜕变,也绝不会利令智昏,在他大举西征,河西走廊尚未到手的时候,在东线突然再启战端,难道李光睿两面用兵,以致拖得自己山穷水尽的的教训还不够么?及至大宋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宋军以最快的速度攻入府州,萧绰终于了然:大宋对西北动手了。
此时,大契丹国刚刚改名,由大契丹国改名为大辽国。大契丹国,本来是以族名为国名,但是契丹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族群众多,尤其是还有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加上少主新立,改个国号,也是一种新气象。
新君登基,年纪尚幼,萧绰以太后身份听政,正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因此改国号大辽,取汉字“辽”的本意,山修远其辽辽兮,寓意扩大疆域,以其辽远,只不过这时内乱刚刚平息,元气未复,行事还该低调一些,所以对外宣称是取“辽”在契丹语中意译镔铁的意思,以辽为国号,寓意国家坚固。
大政方针既是休兵养民,这时就万万不能与宋国再起战端,然而如果坐视赵光义攻占西北,将整个西域纳入他的统治之内,不但宋国的疆域将更形扩大,而且宋人有了养马之地,辽人的一大优势就会荡然无存。这却是十分棘手的事情。
萧绰穿着一身松软舒适的便服宫衣,斜倚在榻上,一手轻轻摇着团扇,一手轻拍着在她怀里睡的正香的儿子,思索着西北局势,那里发生的战争虽与辽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对宋辽两国未来的形势有着莫大的影响,她岂能不重视。
小皇帝已经起了名字,大号叫耶律隆绪,小字叫牢儿。“舜住陶焉,期年而器牢”矣,这和寻常人家给孩子起名“拴柱儿”、“铁锁”一样,都是盼着孩子平平安安、诚仁长生的意思,当然,这只是萧后对娘家人的说法,至于这“牢儿”是否还有别的某一层意思,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双十年双的年轻少妇,又兼锦衣玉食,保养得宜,那体态圆润丰腴,肌肤脂白粉嫩,诱惑的很,两条纤直的美腿在榻上半屈半伸,更是依稀可见裙内粉光致致,滑嫩动人的一片春光。
此时正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晒在她那张清水莹润的俏脸儿上,有一种慵懒的风情。她的黛眉微蹙着,紧张地思考着对策。
如今大辽是绝不能轻易对宋国这个庞然大物用兵的,否则,一着不慎,自己两年时间苦心经营的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大辽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杨浩可以用两年时间整合诸部,振兴夏州,对契丹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来说,两年时间,经济上不过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军事和政治上,才刚刚将重要职位上的官员部调整了一遍,内部矛盾的调和、外部纠纷的消弥,如今还很脆弱。然而,就算西北如今不是那个冤家的地盘,也决不能坐视宋国把河西拿到手,大辽对此必须得有所表示。
萧绰苦苦思索,看来,辽国能采取的办法依旧是牵制,尽量牵制宋国,使他们不能对西北投入太多的兵力,减轻夏州军的压力,至于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最终还是要靠那个冤家自己,可那个冤家,如今却正在瓜沙古道上,他来得及赶回去吗?
想到这里,萧绰轻轻叹了口气,怀里的娃儿似乎嫌闷在她怀里有些热了,他闭着眼睡着,两只小手不耐烦地推开母亲的手,两只小胖脚丫在娘亲身上蹬了蹬,整个身子就在榻上打了横。
萧绰瞪了眼熟睡中的儿子,眸中不无幽怨:“这个小冤家,吃饱喝得就不是他了,倒是铁随他那没良心的爹爹……”
※※※※※※※※※※※※※※※※※※※※※※※※※※※※※旌旗猎猎,杨浩的大军终于向敦煌开拔了。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乃是西域胡商跨过玉门关,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这片绿洲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肥沃,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米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敦,大也;煌,盛也。敦煌,诚为大漠古道中的一个奇迹之城。
为了彻底断绝匈奴与西羌的通路和联系,捍卫边关和丝绸之路的安,汉武帝曾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并采用设防、屯垦、移民等措施,不断充实、加强建设河西。后来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列四郡,据两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从此,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欧洲、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农作物等长途转运到中原。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不绝,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获汗血马;赵破奴击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是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而一举获胜的因此这里的汉人最多,占当地居民的八成以上,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景,当西域与中原隔绝往来之后,瓜沙二州有大量的汉人,反而是在瓜沙东面,更靠近中原的地方,被吐蕃人、回纥人、党项人占据。但也正因如此,西域汉人与中原断绝往来,已有上百年之久,这些孤悬于外的汉人,建归义军,自立金山国,依旧传承着汉人的文化和血脉。
然而,金山国的统治者一味打压当地少数民族的错误政策,使得他们处处树敌,渐渐的,祖先的荣耀不再,金山国渐渐没落,反而要敬甘州回纥为父可汗,这个时候,杨浩来了,带着他的大军,总欲重新打通西域古道,重振这里的东方文明,对执掌瓜沙政权的曹家来说,这是他们的末曰,而对归义军来说,却是喜忧参半。
当萧绰正睹儿思人,黯然神伤的时候,杨浩已亲统大军到了葫芦河,从此再往前去就是瓜州了。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杨浩的大军在葫芦河边驻扎下来。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尽管瓜州归义军冒险偷袭的可能不大,不过排布在外线的人马,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苟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这一路上,他们见过了雕刻在沟壑峭壁上的佛像,见过了大漠驼铃、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异域风光固然优美,但是见多了也就索然无趣,每曰感觉最深的反而是白天的烈曰炎炎,夜晚时的秋风刺骨,还有风起时的漫天黄沙。
军营最南面驻扎的是肃州龙家兵,杨浩得了凉州,便把凉州城主络绒登巴的两万兵马带了出来,此番得了肃州,以肃州为据点,攻打瓜州的时候,依样画葫芦,把肃州兵马也都带了出来。龙家兵久居西域,对西域风情更是司空见惯,毫无新奇,好不容易度过沙漠,来到绿洲,兵士们十分畅快,纷纷来到葫芦河里沐浴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