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作物套种,两年三熟,玉米丰收的日子比小麦晚。熟透的小麦被收割过后,玉米就留出了足够的生长空间。等到玉米成熟、米皮干爽发黄时,全家动员,人手一个编织袋,走进地里掰玉米。凡尔赛一家三口也加入了,淑香的新相亲对象也加入了,整体工作效率加快了不少。掰完之后,大家将玉米棒子抬到三轮车上。

    陶乐直到快要上小学,都没学会骑自行车。

    可是当伊华傩祥买了脚蹬三轮车之后,陶乐是全家最快学会骑三轮车的人,也是短时间内,全家唯一会骑三轮车的人。

    陶乐当时不过六七岁,豆点大的小孩子骑在车子上保持平衡,其他人在后面助力上坡,一齐把玉米运回家。

    一家人,除了骑自行车的先走一趟,剩下的诡异景象便是:淑哲淑香坐在后面,有上坡路的时候跳下车推一把。陶乐一个小孩子在前面,蹬着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玉米和两个大人,平稳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农忙时间,公路两旁尽是翻晒谷物的村民。

    村民们看到这样一副三轮车之后,话少的看热闹,话多的开玩笑,冲车上的淑哲淑香笑着喊道:“这么欺负小孩吗?”

    淑哲淑香也笑着回道:“全家就这个小孩会骑三轮车!”

    “你们都不会骑吗?”

    “对,这个和自行车不一样,我们骑上它只转圈!”

    “哈哈哈哈……”

    ……

    三轮车空车的时候,淑哲和淑香骑上车子试了一下,结果淑哲不知被什么力量限制住了,根本蹬不动;淑香倒是骑动了,只是稳不住方向,一脚蹬下去,三轮车直接掉头了……

    “看来这个,还得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才能掌控得了~”

    这之后,伊华和傩祥也能自如掌握三轮车,但三轮车的主要驾驶者,还是未上学、有大把时间陪伴伊华傩祥的陶乐。

    将玉米带回家之后,先要剥玉米皮,留出贴近玉米粒那侧的干净的米皮留作它用,剥皮的玉米全部扔到房顶平台上,等待下一步处理。

    剥完玉米皮之后,傩祥走到灶间,打开北边立柜下层,拿出一个将近一米长、五十公分高的手摇玉米脱粒机——这是淑哲刚工作时给家里添置的小工具——柜子里并排放着的,还有淑哲一齐买的铁制绞肉机。

    登上房顶平台的梯子是傩祥自制的。梯子没有精细打磨过,木质发白,但常年累月使用下来,梯子表面也盘出了一层包浆,整体光滑结实。

    傩祥扛着脱粒机,登着梯子上房顶平台,坐在玉米堆成的金色小山堆前,将一个玉米棒放入机器内,摇动侧面摇杆。一瞬间,玉米粒在金属上碰撞的清脆声传来,玉米粒从机器底部出口掉落,形成一股金色流体,玉米棒上干干净净,只有顶端还有几粒没掉落下来,只需要后期简单手剥一下就行了。

    这个工作并不需要付出多大力量,但是需要不停摇动摇杆,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个人来接替傩祥,继续给玉米脱粒。

    最后,家里分成这样几股力量:一拨人剥玉米皮、分玉米皮;一拨人把玉米棒扔到平台上;一拨人手摇机器给玉米脱粒;一拨人收拾玉米棒上最后几粒玉米,并把空的玉米棒整齐地码在一边,留作冬天生炉子。

    这些玉米棒用处很多,如果有孩子冬天上学,老师会有要求,要求孩子们轮班分组,隔三岔五带一口袋玉米棒去学校,给教室里生炉子——这是教室有暖气的学生们无法体会到的一种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