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盏茶时间后,殿内的铜锣就敲响了。

    “现在计时开始,大家开始答卷。”

    时间一到,有两位太监就揭开了早就立在一侧的木牌上面的黄布,在同时,刻漏就开始计时了。

    刻漏里面放置的水,一个时辰可以流完。

    前后时间差,不会差太多。

    见此,众人不敢耽搁,视线纷纷朝木牌上看去。

    此次的题目为——民以食为天。

    如此简单的题目,而且这个题目在前朝甚至在当朝殿试考过不下五次,最近的一次是在五年前。

    当时考中状元的那篇文章,估计在座的读书人,至少有一半人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背出来。

    但……

    谁又敢一字不落地照抄上去呢?

    没有人!

    甚至连相似都不敢相似。

    不过不敢相似,但是大体的思路,很多人就有了,大家都纷纷另辟蹊径已经下了笔。

    杨彦文也不例外,不过他并没有利用前人解题的思路来进行作答,而是根据当前大梁的形势来起头。

    关于大梁现在的形势,没有人比李兆更为了解了,在被他教授的那几天里,杨彦文被他灌输了不少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是以杨彦文只需要稍加雕琢,顺利地写出一篇文章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李兆还传授了他一项本事。

    那就是效仿他的行文口气来写文章。

    李兆能在皇上面前得利这么多年,自然是有他的本事,他给皇上写过很多的折子,每每都会得到皇上的夸赞。

    当初他能进入内阁,跟他写出的文章风格能引得皇上的喜欢,有很大的关系。

    做到阁老这一步,李兆的文章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流传出去了,即使现在市面上有,也比不上李兆的亲自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