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南洋事毕
离开了海鲜厂,李贞又先后去了制盐厂、船厂、兵工厂等等自己在越州开设的众多产业,将这些产业全都视察了一遍,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情况,让李贞大发怒火,很是惩处了一大批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人才,也算是聊以慰藉。
李贞在这边的产业实在是太多,就算按照一天视察两家,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视察完毕,就这还是舍弃了一部分小型或者还未产生价值的产业的缘故,否则就算再给他一个月,他也视察不完。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天气早已入冬。
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南方夏天酷热,冬天应该会很暖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南方夏天的天气酷热,这是真的,但要说南方的冬天不冷,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北方的冷就是直接的冷,说冷就是冷,北风吹的再酷烈,也只是吹在身体外表,好似刀割一般。
南方不同,这里的冷是阴冷,风一吹,就能直入骨髓,就好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你的骨缝一样,让人难受。
这样的天气原本是不适合养胎的,李贞的意思是想将武媚娘送到长安去,这样对孕妇的身体会好一点,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长安的医疗条件总要比越州好上很多的。
但武媚娘却不愿意,毕竟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了,如果这时候离开,下一次再来就真的只能等产下孩子之后在来了——孩子出生了,第一个见到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这无论如何也是武媚娘不愿意的。
李贞无奈,也只能任由武媚娘去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向李世民要了好几个御医,同时又快马去南洋,请孙思邈开了好几个安胎的方子,并且邀请孙思邈在几个月之后来越州一趟。
作为道家圣子的第一个要求,孙思邈很适合爽的答应了下来,这让李贞大为安心,至少有孙思邈在,武媚娘的生命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与孙思邈回信一起到达的,还有南洋的战报。
李贞离开之后,少年军并没有出现混乱,在薛仁贵的指挥下稍作休整后,便挥军北上,准备与刘弘基率领的北路军南北夹击女王国。
有了之前的教训,薛仁贵稳重了许多,不再像李贞那样托大——要知道在加上一番苦战之后,少年军损失也十分严重,光是在和真腊大军对决的那一战中就折损了超过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折损,林林总总加起来快要超过两千人了。
于是这一次除了少年军之外,他还向薛万彻要了三万人,一共六万人开始攻打女王国。而薛万彻则遵循李贞的吩咐,以七万之众开始扫荡南方诸国,有了真腊的例子在前,南方诸国望风披靡,基本上大唐军队刚到城下,便有人开城纳降——当然,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但在大唐军队的攻势下,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狠狠的震慑了南洋的大小国家。
至于薛仁贵,则通过白头国进入女王国与刘弘基的北路军共同夹击女王国。原本女王国在刘弘基的攻击下,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苦苦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聚集在北方了,现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更狠的薛仁贵,根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有刘弘基在北方吸引女王国的全部军力,南方的薛仁贵根本就没有遇见多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一路跑到了南奔城下的。
在大唐军队出现后,南奔城顿时就乱了套了,一些大臣认为是呼延珊河冒犯了大唐,十分果断的联络了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准备将女王和呼延珊河推出去想以此平息大唐的怒火。
但等他们带领大军冲到宫中的时候,却发现宫中已经是人去楼空,女王和呼延珊河早已经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不甘心的大臣们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发现两根的踪影。
无奈之下只能推举了女王的妹妹为新王,然后让她来代替她的姐姐面对大唐的怒火——这景象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完全就是林邑的翻版啊。
而事情的结局也同样和林邑差不多,女王见到薛仁贵之后,说可以命令女王国全军放下兵器投降,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放过那些政变的混蛋们。
离开了海鲜厂,李贞又先后去了制盐厂、船厂、兵工厂等等自己在越州开设的众多产业,将这些产业全都视察了一遍,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情况,让李贞大发怒火,很是惩处了一大批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人才,也算是聊以慰藉。
李贞在这边的产业实在是太多,就算按照一天视察两家,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视察完毕,就这还是舍弃了一部分小型或者还未产生价值的产业的缘故,否则就算再给他一个月,他也视察不完。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天气早已入冬。
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南方夏天酷热,冬天应该会很暖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南方夏天的天气酷热,这是真的,但要说南方的冬天不冷,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北方的冷就是直接的冷,说冷就是冷,北风吹的再酷烈,也只是吹在身体外表,好似刀割一般。
南方不同,这里的冷是阴冷,风一吹,就能直入骨髓,就好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你的骨缝一样,让人难受。
这样的天气原本是不适合养胎的,李贞的意思是想将武媚娘送到长安去,这样对孕妇的身体会好一点,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长安的医疗条件总要比越州好上很多的。
但武媚娘却不愿意,毕竟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了,如果这时候离开,下一次再来就真的只能等产下孩子之后在来了——孩子出生了,第一个见到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这无论如何也是武媚娘不愿意的。
李贞无奈,也只能任由武媚娘去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向李世民要了好几个御医,同时又快马去南洋,请孙思邈开了好几个安胎的方子,并且邀请孙思邈在几个月之后来越州一趟。
作为道家圣子的第一个要求,孙思邈很适合爽的答应了下来,这让李贞大为安心,至少有孙思邈在,武媚娘的生命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与孙思邈回信一起到达的,还有南洋的战报。
李贞离开之后,少年军并没有出现混乱,在薛仁贵的指挥下稍作休整后,便挥军北上,准备与刘弘基率领的北路军南北夹击女王国。
有了之前的教训,薛仁贵稳重了许多,不再像李贞那样托大——要知道在加上一番苦战之后,少年军损失也十分严重,光是在和真腊大军对决的那一战中就折损了超过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折损,林林总总加起来快要超过两千人了。
于是这一次除了少年军之外,他还向薛万彻要了三万人,一共六万人开始攻打女王国。而薛万彻则遵循李贞的吩咐,以七万之众开始扫荡南方诸国,有了真腊的例子在前,南方诸国望风披靡,基本上大唐军队刚到城下,便有人开城纳降——当然,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但在大唐军队的攻势下,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狠狠的震慑了南洋的大小国家。
至于薛仁贵,则通过白头国进入女王国与刘弘基的北路军共同夹击女王国。原本女王国在刘弘基的攻击下,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苦苦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聚集在北方了,现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更狠的薛仁贵,根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有刘弘基在北方吸引女王国的全部军力,南方的薛仁贵根本就没有遇见多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一路跑到了南奔城下的。
在大唐军队出现后,南奔城顿时就乱了套了,一些大臣认为是呼延珊河冒犯了大唐,十分果断的联络了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准备将女王和呼延珊河推出去想以此平息大唐的怒火。
但等他们带领大军冲到宫中的时候,却发现宫中已经是人去楼空,女王和呼延珊河早已经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不甘心的大臣们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发现两根的踪影。
无奈之下只能推举了女王的妹妹为新王,然后让她来代替她的姐姐面对大唐的怒火——这景象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完全就是林邑的翻版啊。
而事情的结局也同样和林邑差不多,女王见到薛仁贵之后,说可以命令女王国全军放下兵器投降,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放过那些政变的混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