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中状元的谢迁,生平第一次被人喊话“多读点书”。

    谢迁脸上有点挂不住,从小培养的涵养有那么一瞬间差点消散。

    “若臣记得没错,水力大纺车最多同时运转四五十个锭子。达不到一昼夜纺两石纱的程度。”谢迁不再藏拙,说出了他所了解的水力大纺车。

    “哈哈哈。”

    朱厚照向谢迁挑了挑眉,叉着腰放荡不羁地大笑。

    “谢阁老绍兴人士,离松江不远。本宫出不了大明门,也知道江南棉纺业发达。素闻‘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商人逐利,为了增加利润自发地改进生产工具。如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以及本宫在文华殿提到的新式缫车和赶车。”

    “本宫还知道谢阁老到处托人寻找一本元朝木匠所著的《梓人遗制》。书中有提花织机、立织机、罗机子、布卧机子四大类木织机的型制。书里也提到了水力大纺车。《梓人遗制》当初只留下孤本,明初被收入《永乐大典》。可惜正统年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原稿付之一炬。谢阁老寻找多年,也只找到半本《梓人遗制》。”

    “就算半本《梓人遗制》,足够聪明的匠人改制出新式缫车和赶车。东厂密报,‘松江地区家纺户织、远近流通。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江南商人尝尽技术改良的甜头。”

    “谢阁老太坏了。”个头到谢迁胳膊肘的朱厚照,努力抬起小脸直视谢迁的双眼,“本宫原以为您最能理解囚牛宝钞、囚牛商行如何得利。可您在文华殿为何不帮着本宫游说呢?您看破了,为何也不对其他人说破呢?反而让李阁老出头。”

    谢迁脸色乍青乍白。

    一时间,“太子不好相与”的念头同时涌入刘健、周经等人心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