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护的奏本和裴几叙的几乎是前后脚抵达的京城。

    他们两个,一个是镇守幽州的大将重臣,一个是河东郡公,封疆大吏,他们的奏本本来就是能够直达天听的。

    不过是吏部多留了个心眼。

    恰好在姜莞出事,郑家受罚的档口,这两道奏本一前一后抵京,吏部暂且先给压下来了,没敢直接送到宫里去。

    等看过,果然是为了郑家和姜莞的事情上的折子。

    宫里面圣人还病着呢,这几日早朝官家都心不在焉,他们这些人看在眼里,一天到晚大气不敢喘一下,生怕做错了一丁点儿,就会惹来天大的祸端。

    偏偏这个时候来了这样的奏本——

    后来吏部的人实在没办法,又不敢一直扣着姜护跟裴几叙的奏折,思来想去,竟然先送去了肃王府。

    赵禹看过奏本就直接进了宫,晋和帝彼时正在福宁殿内批阅奏本。

    见他来,也不知他是为什么来,头都没抬,朱批更是未曾停下,只问他:“今日去含章看过你母后吗?”

    赵禹说没去。

    晋和帝这才抬头看他:“这两日朕也没有那么多的差事交办给你,王府里有那么多的属官帮你料理日常事务,三郎又住在宫里陪你母后,你很该清闲下来才对,怎么不去看你母后?

    御医昨日来回话,说是仍旧郁结不解,长此以往,恐怕不好,总归是很伤身的。

    她这是心结,你们每日去陪着说说话……”

    “儿臣去陪着没有任何好处。”

    赵禹径直打断了晋和帝的话:“母后见了儿臣,只会更想起郑家的事情,她越是想,就越是心烦。

    依儿臣说,连二郎都不要常去。

    毕竟此番种种,皆是由阿莞受伤而起,母后见了二郎,想起阿莞,不生气才怪。

    就叫三郎陪着挺好的。

    只有三郎与郑家是最亲厚的,能在母后面前帮着郑家说几句话,反而开解母后。

    儿臣跟二郎都不成。”

    他又阴阳怪气,可说的也都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