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战斗陷入到了僵持之中,多尔衮微微地摇了摇头。今天的战斗虽然是**迭起,双方手段尽出,可是最终还是陷入了以往的局面,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候的多尔衮就盘算了起来。是不是再这样打上一阵,接着就鸣金收兵?然后把主力退回到辽东,联合索尼部,先打败来援的那支汉军?

    可是这么一来,山海关就将要面临围攻的局面。就是把辽东的宁远、镇远两城攻破,清军以后也将很难通过山海关入关,未来还是只维持着关外的一方天地。

    甚至当吴逆的王朝立住了脚跟,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编练新军,那么大清国就将会逐渐的陷入到被动挨打的局面。说到底,中原王朝还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啊!

    可是再投入清军精锐,争取获得今天决战的胜利?不说有没有把握获胜。就算是真的胜利了,那也是惨胜。如果清军胜利以后,至多将攻克北京城,之后就将没有多余的兵力控制更多的地方了。

    所以说,现在的多尔衮是满脑子麻烦,他根本为大清国想不出一个好的出路。由此可见,今天的大平军是打平就可以了,而清军是打平即输。不过这也是关外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战争的特点,双方的战争潜力不是一个数量级。而像明朝与满清这样连续几十年一直惨败而归的,那也只能说是天数了。

    可就在多尔衮犹豫不决的时候,大平军也突然开始了转守为攻。

    很显然。今天的薛永利也不满足平手的结果。所以在顶住了清军的进攻以后,他也果断的改变了部署。

    薛永利抽调了杨如松虎吼镇的一个协,又把后方部队所有的团属火炮集中到了炮队。使得炮队又集中起了五十几门火炮,再以马守应的六千多骑兵做掩护,形成了一个战斗群。要强行从中路突破,再次进攻清军的中路。

    所以当大平军中路的方阵向着两旁让开,露出进攻部队时,正被僵持战搞得昏昏沉沉的清军将士们立刻都是惊呆了。

    而有些比较乐观的清军将领都是大喜过望,对面的汉军终于又出了乌龟壳。大清国的胜利又有希望了。可是有些老成的清军将领却是心里一沉。今天大平军的第一次进攻,就有两支部队阵前反水,而这一次又是反常的进攻。那他们又有什么新花招呢?

    而看到了大平军突然转守为攻,多尔衮也是精神一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打破了战场僵局。于是多尔衮立刻让中路的清军准备防御,顶住这支大平军部队的进攻。并且传令到左右两翼。让两翼的清军等到这支大平军冲得深一些后。立刻快速地切断这支大平军的后路,力求把其包围。

    战场上突然沉寂了下来,双方所有将士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战斗群的身上。围绕着这个战斗群,双方也都在重新部署,战场上的火药味也是越来越浓厚。

    而当这个战斗群开进到离清军七、八百步的时候,他们突然停止了脚步。排在炮队前面的方阵士兵也都蹲了下来,而早已装填好弹药的火炮立刻发射了。

    “轰轰轰——!”,五十几门火炮全部向着清军中路的防御阵地发射。立刻把阵前作掩护的橹车和大车给炸得粉碎。一发发炮弹从清军阵中犁过,顿时打得中路清军是大乱。

    而大平军的炮手根本顾不得观察射击的效果。他们动作麻利地继续装填着弹药。使出了最快的速度,争分夺秒般完成了整个装填过程。“轰轰轰——!”,第二轮齐射又是打响了。接着又是第三轮。

    在三轮炮火齐射后,中路的清军再也稳不住阵脚了。火炮的密集发射,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这样震撼人心的“犁地”,顿时把清军打得信心全无。在中路还存活的清兵,纷纷都死命往射程外跑。没人敢留在这死亡阴影区。大平军的火炮集群射击又开始发威了。

    面对这样的火炮威胁,清军两翼的骑兵也毫不犹豫地要发起进攻。他们在六、七百步外列阵,开始想要再次冲阵成功,彻底消灭掉大平军的炮队。

    可是大平军的这个战斗群早有防备。在三轮齐射以后,这些火炮就分成了两组,向着左右两边调转了炮口。还没等两翼的清军列阵完毕,火炮又开始了集群发射。而覆盖下去的炮弹,就把左右两翼的清军骑兵打了个人仰马翻。

    骤然吃亏以后,两翼的清军立刻向后退去。他们要退出火炮的射程再列阵,不敢再冒着炮火做什么动作了。而见势不妙的多尔衮,也开始集中了中路的清军骑兵,要对这个战斗群进行三面围攻。

    趁着清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突出的这个战斗群身上,后方大平军的方阵也开始悄悄向前移动了。这次大平军的方阵并不是排成了一条直线,而是两边翘起,形成了一个弧面,隐隐地对突出的战斗群形成了保护。

    薛永利再一次地进攻,即是一种争取战场上主动权的行为,又是放出了“胜负手”。薛永利的战术意图很清晰,就是以这种“不讲理”的进攻,打乱清军的节奏,吸引着清军进攻这个战斗群,以此来搅乱清军的部署。并且还把大平军主力调上去,围攻那些进攻战斗群的清军。以乱战对乱战,用训练有素的大平军部队,来击败战斗力参差不一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