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是两个月的时间,这货算是亲身经历了一番大宋的收割场面。

    史家村的庄丁和佃户们忙的不亦乐乎,可惜碍于手中的工具比较简陋,又没有现代机械的帮助,效率实在不高。

    人工收割、晾晒、脱粒,当真是汗水四溅尘土飞扬,而且收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

    这货见状立刻返回现代时空,买了一批工具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别看都是手工工具,古代打铁铸造的怎么能比得上现代工业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有了那些农具,生产效率提升一截,不到二十天,史家近千亩的田地便收割完毕。

    杜昱为了多收一些绿色粮食,还敞开粮仓收购佃户手中的余粮。

    当然,随着收割完毕华阴县的汪大人立刻趸吏下来收税。

    好在这货有了团练使的‘官位’,税赋上面汪庆安还给打了折扣,算是他时常走动送礼的回报。

    杜昱在史家村暗中调查一番发现大宋的百姓确实可怜,刚收割才几天手里的钱粮还没攥热就交出去大半,也难怪均田、免赋这类的口号能如此蛊惑人心。

    如此一来,他又给自己找到一个取赵宋而代之的理由。

    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还没有到行动的时候,他只能蛰伏下来等待机会。

    算了算日子,杜昱觉得中介公司那边事情应该办得差不多这才利用通界神钱再次返回现代时空。

    如他所料,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就是快。

    一周多的工作时间,手续已经办完,公司地址就放在岩河镇这边。

    杜昱打算拿它当掩护,基本上没指望商贸公司赚钱。

    不过,他还是租了一个足有两千平的仓库。

    不是这货手笔大而是镇上的仓库便宜,如此大面积的仓库一年租金才三十万出头。

    杜昱手里有钱便直接签了三年的合同和房主双赢。

    付款之后,他便联系港口做外贸的公司,很快便从人家大公司手里订购一批进口小麦填满了整个仓库,解决了少华山的粮食问题。

    杜昱在一个人忙活的时候,心生感叹,就是自己没有根基,连个能帮忙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话何谈做大做强,也难怪那些成功的大佬们都有一个核心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