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砖一部分用来给流民盖房,一部分卖给了阳谷县和周边县城的人。

    叶霄这座砖窑,结合后世烧砖的工艺进行了改良,不光产量提升不少,砖的质量也相当不错。

    烧砖的人,叶霄每个月开三百文。

    三百文的工钱不算高,阳谷县招一个壮劳力做工,一个月差不多也是三四百文的价格。

    不过叶霄管吃管住,这三百文是都能攒下的,条件比阳谷县大部分用工的地方都好。

    别说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了,就连阳谷县里,都有不少人家想把自家的半大小子送去烧砖。

    能赚一笔钱不说,少一张嘴,家里也少一份挑费。

    砖窑和种地这两块,目前是只见进的钱,不见出的钱。

    地里的粮食还没到收成的时候,砖窑的砖能卖一批没错,可大部分要用来给流民盖房子,一来一回,叶霄还要往里面垫钱。

    木匠作坊和铁匠铺,叶霄已经能看到回头钱了。

    这两家铺子叶霄开的早。

    当时招揽阳谷县本地的木匠和铁匠,因为缺人手,一直做不起来。

    后来流民越来越多,从中又招揽了几个,才把架子撑起来。

    现在两家铺子各有几位手艺娴熟的工匠和十几个学徒。

    木匠铺子那边有叶霄给出的精巧设计图,那些结合了未来工艺和设计的家具不光在阳谷县,整个京东西路都小有名气。

    而铁匠铺,在摸索出了一座土高炉后,炼铁的效率大幅提升,打出的铁器质量又好,价格又不贵。

    这两家铺子的收益相当不错,赚的钱不光填上了砖窑和那些种地流民的窟窿,还富裕不少。

    叶霄翻着手中的账本,露出笑意。

    随着他精神力的上涨,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以前看过的东西,哪怕那些被完全遗忘的,都能回想起来,好像放录像一样。

    以前玩手机时无意间刷到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重要的信息。

    不管是木匠作坊的设计图,还是铁匠铺的土高炉,都是叶霄前世看过的。

    “靠着我脑海中的记忆,在宋朝搞工业,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