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阵鸡飞狗跳,曹镇进驻了湫头镇。

    曹文诏自引两千人打头阵,曹变蛟和孙守法各领一千人,作为第二阵和第三阵。

    在湫头镇以南,曹镇和联军的前锋遭遇了。郭应聘率领乱营的四千人与曹文诏接战,稍一接触便即败退。第二阵也是四千人,由李自成亲自统率,李自成要是也那么容易败退就太假了,双方激烈地战斗起来。

    曹文诏这样的沙场宿将,当然不会连起码的判断力都没有,他和李自成多次过招,早就知道李自成惯用伏击战术。但这一次,他顾不了这许多了,派出的侦骑回报,巴家寨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如果再不迅速增援,恐怕艾万年、刘成功、柳国镇所部将被闯军吃掉。

    而且根据官兵侦察来的情报,两翼并无流寇的踪迹,被伏击的可能性很低。根据曹文诏的分析,应该是李自成为了给攻击巴家寨的队伍争取时间,前来阻击自己。他根本想不到艾万年等人不到一天就被歼灭了,因此对于联军兵力的估计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然而,巴家寨方向在“战斗”的只是闯军的辎重部队和伤兵。在李自成的背后,还隐伏着刘宗敏的四千队伍。

    李自成等人抵挡了曹文诏大约半个时辰,向湫头镇方向后撤,曹文诏紧追不舍,只要击破李自成,一切就都结束了。李自成等人绕阵而走,湫头镇上已经构筑了工事,刘宗敏率领刘芳亮、谷可成、辛思忠、李友、马世耀五队人马严阵以待。

    到目前为止,事情的发展还在曹文诏控制之内,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这是闯军惯用的梯次阻击战术,兵分三队,每队抵挡一阵,等到第三队也抵挡不住了,第一队已经在第三队背后整队完毕了。

    但是曹文诏也意识到,流寇的兵力比他估计的要多,流寇的每一阵的兵力都是他的一倍。他派人通知曹变蛟和孙守法,让他们速速跟上。

    湫头镇的东南、西北两侧都是山地,曹文诏从西南攻来,如果不从镇中穿过,就无法攻击到在镇子背后休整的李自成和郭应聘。曹镇对镇子的守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很快便突破了防御工事,杀进镇内。

    “砰”的一声,旁边的一间房屋的窗户被锤破,一只炮口露了出来,一声巨响,散弹登时放倒了三名官兵,紧接着,又有几名闯兵从窗户中拿着三眼铳向外打放。官兵想冲进房内,门口又有长枪手和刀牌手守住。官兵很快发现,镇口的壕沟和栅栏只是虚设的,真正的防御工事是镇子里两座富户的大院和几座砖石结构的大屋,闯军在这里集中了铳炮,形成了交叉火力。曹镇急着救援已经不存在的艾万年部,没有带炮,攻得十分艰难。

    闯军使用的这些缴获自官军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数量也不够多,不足以阻挡精锐重步兵的突击。好在他们也有同样强悍的重步兵。五个老管队轮流带队,向官军发起反冲击。两军鏖战了一个时辰,官军仍未能破镇。

    就在这时,湫头镇两侧的山顶竖起了旗帜,曹文诏长叹一声,这一仗终究是自己输了。

    李自成的计策毫无出奇之处,无非是让前面败退下来的人马在镇后重新整队,再由小路迂回上山,从两翼夹击官军。

    同一条计策,由不同的军队来执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前两队人马败退的时候,能不能虽败不乱,有序撤退?曹文诏在辽东时见过很多次,官兵一跑起来就谁也拦不住,诈败也变成了真败。

    第二,湫头镇的守军能不能坚守得住?倘若刘宗敏只会瞎放铳炮,打不出强有力的反击,湫头镇会很快被击破,到那时李自成和郭应聘的人马都会被刘宗敏的败军冲动,变成全军溃败。

    第三,李自成和郭应聘要花多长时间整队、行军?这就要看部队平时的训练水平和磨合程度,以及此时的士气状态了。只有素质高且有斗志的军队才能及时赶到指定位置。

    第四,等把这些动作都做完,士兵还有没有体力发动进攻?闯乱联军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也不能排除爬山爬到一半就走不动了的可能性。

    这样简单的计策能够成功,是因为联军中有大量征战多年的老兵,是因为平时训练抓得严,是因为军纪的威慑力强,是因为十天前,李自成就做好了要打大仗的准备,提高了作战部队的伙食标准。

    做到这些之后,以闯军的人数,也不用什么计策,排成阵势无脑平推也能打垮大部分的官军了。

    曹文诏当然不是一般的官军能比的,他自有他的应对办法。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立刻掉头突围,虽然会损失不少兵马,但主力可以保全。第二,就地抵抗,等曹变蛟的援兵一到,便可里应外合,击溃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