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和刘文秀的讨论还在继续,但是话题已经转移了。李定国说:“一个月六十块的俸禄,怎么那么快就花完了?”刘文秀说:“多买了几本书,手头就不宽裕了,去麻城这一路上可能还要花钱,你先借我二十元。”“你买什么书了?这么贵?”“书倒没几个钱,就是抄书、校对、翻译先生的工钱贵。”
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刘文秀买书与别人大不相同,他会直接让书坊按照自己的意思出新的版本,比如说几本珍贵古籍的精校合订本,或者某本欧洲书籍的翻译本。不仅得雇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校对,甚至要专门去澳门雇传教士来翻译。
虽然王瑾那边在用公款搜集、翻译书籍,但是刘文秀想看的书王瑾未必认为重要,指不定要猴年马月才译出来。而且王瑾那边不可能给所有书都刻版印刷,有很多搞的是手抄本,刘文秀要是想自己收藏某本书,还要派人去广州抄,花费也很高。这年头有这种爱好,和喜欢玩奢侈品也没什么区别。就算刘文秀一年挣几千块钱,这么花也得见底。
李定国虽然也爱看书,但他更偏爱中国史书,在这方面的开销没有刘文秀那么高。然而他是个手松之人,之前他在永州当威武将军,地方上有什么工程或者社会救济要募捐,他出钱都不少,以至于和他搭档的沈至绪都劝他多少给自己留点。调到野战部队之后,这种捐款少了,李定国才攒下些钱来。
王瑾这四个儿子都不是能攒钱的人。孙可望现在已经升任福建户官了,他没有什么明确嗜好,除了和李定国一样捐钱之外,交际的开销也比较大。他时常在公务招待之外额外会见中下层读书人,资助其生活。他知道自己在福建待不了多久,所以也不担心会有什么“收买人心”之讥。
艾能奇则是和李双喜一样,喜欢大宛驹、宝雕弓,喜欢能放在一般中层武将家里当传家宝的铠甲,喜欢宝刀宝剑、工艺手枪。这是作为武将的正常爱好,李自成和王瑾也从不过问。
“我说你们俩至于吗?这么大的官,还计较一顿饭钱?”梅文华说道。李定国和刘文秀异口同声地说:“五品还叫官?”
李定国笑了笑:“一个月六十元的俸禄,看着是不少,可一旦有什么大的开支,也不禁花。每月只有一元,人也能过日子,但挣得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跟着变多了。”梅文华问道:“一元是多少?一两银子吗?”
“结账,记李将军账上。”趁着李定国给梅文华解释奉天倡义营的币制,刘文秀一溜烟地跑了。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石井镇。
孙可望缓缓翻阅着郑氏的族谱,上面的记录怵目惊心。每一代的郑氏族人都有无数死在海上,遇风死,触礁死,遇盗死,无论是做渔民、做商人还是做海盗,都是九死一生。不仅是郑氏一家,沿海百姓俱是一般。如今的东亚各条贸易线,正是这些人搏风击浪,用生命去开拓的。而郑芝龙,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当年的郑芝龙是一位了不起的海上枭雄,但孙可望能感到,郑芝龙已经老了。
从年龄上来说,郑芝龙一点都不老,他才刚刚三十六岁而已。但从心理上来说,郑芝龙已然暮气沉沉。
闯军攻入福建,虽然早就知道郑芝龙不是自己的对手,却没想到郑芝龙竟然根本不打。郑军完全不和闯军交战,一路退却。放弃汀州、延平,倒还在闯军意料之中,可郑芝龙居然连泉州和漳州都放弃了,郑家的军队全都撤到了东山、厦门、大小金门、南日、海坛、马祖等沿海岛屿上。
在撤退之前,郑军也没有进行破坏。另一时空郑成功从泉州、漳州撤退的时候,将二城的城墙、房屋全部拆除,建材拉去修建工事和营房,给清军只留下一片废墟。郑芝龙没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比他儿子更体恤百姓,而是因为他没有郑成功那样刚狠的魄力。
入闽闯军除了刘体纯和刘弘才的两个协之外,只有郝登云的工标和马云翔的辎标,连成建制的骑兵和炮兵都没带,闯军的力量并未强大到郑军完全没有对抗的希望的地步。但郑芝龙是一个有全局视野的人,想的绝不仅仅是眼下单纯的军事问题。郑军如果选择抵抗,可能能守住几个关键隘口,但整体陆军实力的差距摆在这里,郑军只能拖延闯军入闽的时间,逼迫闯军追加兵力,增加闯军占领福建的成本,却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闯军占领福建,还会严重损耗自家兵力。
因此,郑芝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闯军正面冲突,强行对抗不是郑家的出路,他要做的,是在和谈的时候尽量争取一个更好的价码。
郑家所能倚仗的只有水师力量,故而郑芝龙一开始就放弃了和闯军陆地争锋。但现在也不是谈判的时机,长江流域的战局尚不明朗,而闯军也没吃到郑家水师的苦头,现在谈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正因为要谈,所以郑芝龙在撤退时并未进行破坏,以免和闯军彻底翻脸,郑家在陆地上有大量的商铺、田庄,郑芝龙也都没有破坏,还存着和谈之后把它们要回来的念头。这让刘体纯、刘弘才、孙可望等人都感到十分震惊,这哪里是什么海贼王,和那些守财如命的乡下土财主有什么区别?
刘体纯和新任的福建巡抚蔡仕已经进驻了福州,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福建巡抚沈犹龙原本打算据城死守,但郑家的不战而走沉重打击了明军士气,抚标士兵或开城投降,或一哄而散。沈犹龙未及自尽便被擒获,他自然是不肯投降的,但他在任上不像熊文灿那样贪婪,待遇也就好一些,被流放到广西太平府。
那些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流放的官员,待遇和因犯罪而被流放的人是不同的。他们除非愿意参与科举,否则终生不能离开流放地的城池一步,但是在城池内,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不会被限制行动,除了不许出城之外,一切待遇都和普通百姓相同。沈犹龙始终不肯投降,在太平教馆抄写为生,一生穷苦,十八年后病故。
像熊文灿这种被判有贪污罪的流放官员,则和一般的刑事犯人一样,连营房都不能出,还要服劳役。闯军不再实行徭役制度,所有需要征发民工的工作都靠出钱雇工来完成,闯军对老百姓讲人权,对囚犯可就不讲了,只有一日两餐,没有工钱。但即便如此,熊文灿居然也活到了七十七岁。
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刘文秀买书与别人大不相同,他会直接让书坊按照自己的意思出新的版本,比如说几本珍贵古籍的精校合订本,或者某本欧洲书籍的翻译本。不仅得雇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校对,甚至要专门去澳门雇传教士来翻译。
虽然王瑾那边在用公款搜集、翻译书籍,但是刘文秀想看的书王瑾未必认为重要,指不定要猴年马月才译出来。而且王瑾那边不可能给所有书都刻版印刷,有很多搞的是手抄本,刘文秀要是想自己收藏某本书,还要派人去广州抄,花费也很高。这年头有这种爱好,和喜欢玩奢侈品也没什么区别。就算刘文秀一年挣几千块钱,这么花也得见底。
李定国虽然也爱看书,但他更偏爱中国史书,在这方面的开销没有刘文秀那么高。然而他是个手松之人,之前他在永州当威武将军,地方上有什么工程或者社会救济要募捐,他出钱都不少,以至于和他搭档的沈至绪都劝他多少给自己留点。调到野战部队之后,这种捐款少了,李定国才攒下些钱来。
王瑾这四个儿子都不是能攒钱的人。孙可望现在已经升任福建户官了,他没有什么明确嗜好,除了和李定国一样捐钱之外,交际的开销也比较大。他时常在公务招待之外额外会见中下层读书人,资助其生活。他知道自己在福建待不了多久,所以也不担心会有什么“收买人心”之讥。
艾能奇则是和李双喜一样,喜欢大宛驹、宝雕弓,喜欢能放在一般中层武将家里当传家宝的铠甲,喜欢宝刀宝剑、工艺手枪。这是作为武将的正常爱好,李自成和王瑾也从不过问。
“我说你们俩至于吗?这么大的官,还计较一顿饭钱?”梅文华说道。李定国和刘文秀异口同声地说:“五品还叫官?”
李定国笑了笑:“一个月六十元的俸禄,看着是不少,可一旦有什么大的开支,也不禁花。每月只有一元,人也能过日子,但挣得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跟着变多了。”梅文华问道:“一元是多少?一两银子吗?”
“结账,记李将军账上。”趁着李定国给梅文华解释奉天倡义营的币制,刘文秀一溜烟地跑了。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石井镇。
孙可望缓缓翻阅着郑氏的族谱,上面的记录怵目惊心。每一代的郑氏族人都有无数死在海上,遇风死,触礁死,遇盗死,无论是做渔民、做商人还是做海盗,都是九死一生。不仅是郑氏一家,沿海百姓俱是一般。如今的东亚各条贸易线,正是这些人搏风击浪,用生命去开拓的。而郑芝龙,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当年的郑芝龙是一位了不起的海上枭雄,但孙可望能感到,郑芝龙已经老了。
从年龄上来说,郑芝龙一点都不老,他才刚刚三十六岁而已。但从心理上来说,郑芝龙已然暮气沉沉。
闯军攻入福建,虽然早就知道郑芝龙不是自己的对手,却没想到郑芝龙竟然根本不打。郑军完全不和闯军交战,一路退却。放弃汀州、延平,倒还在闯军意料之中,可郑芝龙居然连泉州和漳州都放弃了,郑家的军队全都撤到了东山、厦门、大小金门、南日、海坛、马祖等沿海岛屿上。
在撤退之前,郑军也没有进行破坏。另一时空郑成功从泉州、漳州撤退的时候,将二城的城墙、房屋全部拆除,建材拉去修建工事和营房,给清军只留下一片废墟。郑芝龙没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比他儿子更体恤百姓,而是因为他没有郑成功那样刚狠的魄力。
入闽闯军除了刘体纯和刘弘才的两个协之外,只有郝登云的工标和马云翔的辎标,连成建制的骑兵和炮兵都没带,闯军的力量并未强大到郑军完全没有对抗的希望的地步。但郑芝龙是一个有全局视野的人,想的绝不仅仅是眼下单纯的军事问题。郑军如果选择抵抗,可能能守住几个关键隘口,但整体陆军实力的差距摆在这里,郑军只能拖延闯军入闽的时间,逼迫闯军追加兵力,增加闯军占领福建的成本,却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闯军占领福建,还会严重损耗自家兵力。
因此,郑芝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闯军正面冲突,强行对抗不是郑家的出路,他要做的,是在和谈的时候尽量争取一个更好的价码。
郑家所能倚仗的只有水师力量,故而郑芝龙一开始就放弃了和闯军陆地争锋。但现在也不是谈判的时机,长江流域的战局尚不明朗,而闯军也没吃到郑家水师的苦头,现在谈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正因为要谈,所以郑芝龙在撤退时并未进行破坏,以免和闯军彻底翻脸,郑家在陆地上有大量的商铺、田庄,郑芝龙也都没有破坏,还存着和谈之后把它们要回来的念头。这让刘体纯、刘弘才、孙可望等人都感到十分震惊,这哪里是什么海贼王,和那些守财如命的乡下土财主有什么区别?
刘体纯和新任的福建巡抚蔡仕已经进驻了福州,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福建巡抚沈犹龙原本打算据城死守,但郑家的不战而走沉重打击了明军士气,抚标士兵或开城投降,或一哄而散。沈犹龙未及自尽便被擒获,他自然是不肯投降的,但他在任上不像熊文灿那样贪婪,待遇也就好一些,被流放到广西太平府。
那些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流放的官员,待遇和因犯罪而被流放的人是不同的。他们除非愿意参与科举,否则终生不能离开流放地的城池一步,但是在城池内,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不会被限制行动,除了不许出城之外,一切待遇都和普通百姓相同。沈犹龙始终不肯投降,在太平教馆抄写为生,一生穷苦,十八年后病故。
像熊文灿这种被判有贪污罪的流放官员,则和一般的刑事犯人一样,连营房都不能出,还要服劳役。闯军不再实行徭役制度,所有需要征发民工的工作都靠出钱雇工来完成,闯军对老百姓讲人权,对囚犯可就不讲了,只有一日两餐,没有工钱。但即便如此,熊文灿居然也活到了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