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埃及无论如何也没有胆量发动战争,因为埃及绝对不是得到中国全力支持的以色列的对手,而一场失败的战争,必然导致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全部泡汤。

    显然,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让埃及觉得发动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到一九七二年底,埃及率先完成了军事现代化。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埃及组建了当时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常备兵力超过了五十万,陆军拥有五千多辆主战坦克与上万门火炮,空军拥有六百多架先进战斗机、以及数百架其他作战飞机,海军则拥有东地中海吨位最大的战舰。

    此外,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军事实力也不容低估。

    从各方面来看,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集团在军事实力上都远超以色列,甚至是以色列的十多倍。比如,阿拉伯国家集团总共拥有一万三千多辆主战坦克,而以色列只有不到三千辆坦克,阿拉伯国家拥有近六千架作战飞机,而以色列只有不到一千架,阿拉伯国家的总兵力超过了三百万,而以色列的常备兵力不到三十万。

    至于战争资源,双方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总而言之,在任何人看来,阿拉伯国家集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只是,这个优势正在缩小。

    虽然中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进行得很缓慢,但是非常踏实,即在提供武器装备的同时还帮助以色列建立了军事工业。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给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援助就没有这么彻底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给以色列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某些甚至比中**队自用的还要先进。比如出售给以色列的j66i就专门针对以色列空军的作战需求,安装了更加先进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其整体性能比中国海军的j66b与中国空军的j66c高出了一大截,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的武器装备就要差得多,别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即便跟德军自用的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德军的简化版。

    显然,假以时日,阿以的军事实力差距就会缩小。

    结果就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断定,与其等到以色列强大之后再发动战争,还不如提前动手。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八月七日的边境冲突,正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挑起战争的预谋。

    毫无疑问,阿拉伯国家严重低估了以色列的战争实力。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无时不刻不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此外,中国提供的军事援助,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还包括军事理论,特别是至关重要的战术理论。

    在跟中国进行全面军事合作之后,以色列国防军上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认识,即只要战争爆发,就绝对不能等着敌人找上门来,必须打出国门,在敌人的土地上作战,把敌人的国土变成焦土。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术观念。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的国土太过狭窄,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因此进行本土保卫战,受战略迂回余地影响,就只能靠人力弥补。

    事实上,这也正是以色列国防军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由此,以色列国防军产生了一套新的战术。这就是,只要出现战争的苗头,就必须抢在敌人之前发动进攻,而不是让敌人首先发动进攻。

    至于谁打第一枪,根本就不是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