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廉一世期间,帝国奉行开放政策,对所有民族都一视同仁,给予了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众多少数民族足够多的特权。腓特烈三世是有名的开明君主,而且深受皇后、也就是维多利亚长公主的影响,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更加宽容。虽然威廉二世不像其祖父与父亲,但是在民族问题也较为开明,而且自诩为民主皇帝,一向以温和手段处理国内矛盾,自然与少数民族亲善。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会以犹太人在大战期间遭受的迫害,支持犹太人复国。

    有趣的是,中国并没有反对,也表示支持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避免在次发生种族迫害之内的惨祸。

    显然,中国当局与犹太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当年冯承乾组建华裔军团的时候,即吴铁生所率领的那支军队时的费用,有一大半来自犹太人的财团。此外,在创建中华民主共和国期间,犹太人提供的经济与金融支持也十分重要。别的不说,在铲除军阀的内战中,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军费开支有三分之二是犹太人财团提供的贷款,而且后来经冯承乾努力,这些贷款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免除掉了。

    可以说,没有犹太人的支持,冯承乾与吴铁生就无法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由此可见,此时中德都在偿还人情债。

    只是,支持犹太人,就必然会得罪阿拉伯人。

    在一九五一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确定了从之前的法国殖民地,也就是约旦河西岸地区割出一块地区来建立犹太人国家。

    从大国的立场来看,这么做并没有错。

    法国是犹太人种族迫害的罪魁祸首,也是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根源,因此理应从法属殖民地中选取一块来建立犹太人国家。更重要的是,约旦河西岸地区正是犹太人的发源地,而且犹太人曾经在这里建立了数个王国。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在英法战败之后,中东成为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缓冲地区,也就有必要在这里设置一个平衡点。

    显然,一个与中德关系都算良好的犹太人国家是最理想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犹太人国家起到了平衡中德战略关系、划分中德势力范围的关键作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犹太人国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这就是,阻止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而原本在其统治之下的阿拉伯世界则分裂成了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出于大国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实现统一,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依然是大国的殖民地,中东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矛盾最多的地区之一。

    问题是,阿拉伯是一个民族,而且是一个向往统一的民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世界就出现了争取统一的征兆。问题是,对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的阿拉伯世界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肯定会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关键就是,阿拉伯世界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石油。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的战争,也宣告了石油时代的到来,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