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工程烧了不少钱,在完成了最后一次登月行动,整个载人登月工程正式宣告结束的时候,在该项目上的政府直接投资就超过了七千四百亿华元,其花费比危地马拉战争的全部开支还高出了百分之四十。把社会间接投资算上的话,载人登月工程的总花费在一万亿华元以上。

    只是,载人登月工程所创造的、以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是其花费的数十倍。

    在整个载人登月工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利益,特别是由科技进步产生的利益,根本就无法准确估算。

    要知道,在这项空前的科技工程中,总共产生了数十项新技术,推动了数个科技领域的飞速进步。

    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电子计算机。

    事实上,计算机早就出现了。

    在大战结束之前,中国与德意志第1495章成化程度就无法大幅度提高,也就不可能做得太小,而体积庞大、功耗巨大、运行速度缓慢的计算机自然不可能大范围普及。

    当时。中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公司甚至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一百台计算机就足够了。

    虽然在真空电子管这条技术道路越走越窄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科学家认识到,晶体管才是计算机的出路,也只有晶体管能够解决计算机小型化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使计算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巨大的研究投入,以及不太明朗的前景,让很多私营企业都望而却步。【*悠】

    在一九七零年之前,中国只有三所大学的实验室在从事晶体管的研究工作。

    因为这三所实验室的研究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以及少得可怜的政府拨款,所以研制进度十分缓慢,处于最原始状态。

    直到一九七零年,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

    这就是,顾祝同通过载人登月工程,在当年年底为晶体管的小型化与实用化研究项目拨款七千六百万华元。

    在当时,这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有趣的是,当时顾祝同提出的研究目标非常低。这就是,生产一种更轻便、能耗更低的电子控制元件,取代原本计划用在月球飞船上的真空管控制元件,达到让控制系统减重五十公斤的目的。

    在顾祝同看来,如果能用七千六百万华元让月球飞船减重五十公斤,那将非常划算。

    事实上,在载人登月工程中,几乎所有技术工程都与减重有关,即尽一切努力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

    要知道,把一公斤的载荷发射到近地轨道上,需要花掉大概两万华元。

    也就是说,减轻一公斤的载荷,就相当于节约了两万华元。如果是月球飞船的话,这个数字还要番几倍。

    真空电子管的小型化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也就只能在晶体管上下功夫了。【*悠】

    也正是如此,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时代正式到来。

    这七千六百万华元,成为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