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做为欧洲头号强国的地位得到了确认,而法国与意大利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至于其他国家,则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问题是,这个谈判结果必须获得各国国会的支持才能正式生效,而赫岑道夫显然没有想到将在帝国联邦国会遇到麻烦。
关键就是,如果法国与意大利联合了西班牙之后,再设法获得其他七个国家的支持就能够在欧洲联盟中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表决权,也就能够否决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任何决议。显然,在八个拥有百之一表决权的国家与国家集团中,比利时、葡萄牙、希腊、挪威与罗马尼亚肯定会支持法国与意大利,而芬兰、保加利亚与波罗的海三国则会在关系到本国利益的时候支持法国与意大利。更加要命的是,如果荷兰或者瑞典倒戈,法国与意大利就将获得欧洲联盟的主导权。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帝国联邦国会无法接受。
一九九四年初,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赫岑道夫把这份关系到帝国核心利益的议案提交到了联邦国会。
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将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瓦解的导火索。
在联邦国会辩论期间,就有很多议员指责赫岑道夫出卖了帝国利益,甚至有人把赫岑道夫说成了卖国贼。
在连续三次表决中,该议案都被联邦国会否决。
赫岑道夫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这份议案,二是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
可悲的是,赫岑道夫选择了后者。
显然,赫岑道夫没有意识到国内反对势力有多么强大,更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等于给帝国宣判了死刑。
一九九四年七月,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前举行大选。
按照帝国宪法,除了要重新选举产生帝国联邦国会之外,还要重新选举产生各个联邦的议会。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选举中,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取得了全面胜利。
到这个时候,赫岑道夫才猛然意识到,他打开了禁锢魔鬼的盒子,德意志第二帝国遭遇了生存危机。
当时,赫岑道夫还有一个选择,即立即启动紧急法案。
按照帝国宪法,只要得到内阁半数以上成员的支持,在德皇授权之后,首相就能让帝国进入紧急状态。
在此情况下,大选结果就不会得到承认。
可惜的是,赫岑道夫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者说内阁出卖了他,即在进行内阁表决的时候有七名部长级成员没有出席,导致最终的表决结果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内阁成员支持,因此也就不能启动紧急法案。
一九九四年九月底,奥地利议会通过了脱离联邦的决议,宣布奥地利为**国家。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恢复大战之前的**地位。
至于其他国家,则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问题是,这个谈判结果必须获得各国国会的支持才能正式生效,而赫岑道夫显然没有想到将在帝国联邦国会遇到麻烦。
关键就是,如果法国与意大利联合了西班牙之后,再设法获得其他七个国家的支持就能够在欧洲联盟中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表决权,也就能够否决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任何决议。显然,在八个拥有百之一表决权的国家与国家集团中,比利时、葡萄牙、希腊、挪威与罗马尼亚肯定会支持法国与意大利,而芬兰、保加利亚与波罗的海三国则会在关系到本国利益的时候支持法国与意大利。更加要命的是,如果荷兰或者瑞典倒戈,法国与意大利就将获得欧洲联盟的主导权。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帝国联邦国会无法接受。
一九九四年初,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赫岑道夫把这份关系到帝国核心利益的议案提交到了联邦国会。
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将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瓦解的导火索。
在联邦国会辩论期间,就有很多议员指责赫岑道夫出卖了帝国利益,甚至有人把赫岑道夫说成了卖国贼。
在连续三次表决中,该议案都被联邦国会否决。
赫岑道夫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这份议案,二是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
可悲的是,赫岑道夫选择了后者。
显然,赫岑道夫没有意识到国内反对势力有多么强大,更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等于给帝国宣判了死刑。
一九九四年七月,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前举行大选。
按照帝国宪法,除了要重新选举产生帝国联邦国会之外,还要重新选举产生各个联邦的议会。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选举中,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取得了全面胜利。
到这个时候,赫岑道夫才猛然意识到,他打开了禁锢魔鬼的盒子,德意志第二帝国遭遇了生存危机。
当时,赫岑道夫还有一个选择,即立即启动紧急法案。
按照帝国宪法,只要得到内阁半数以上成员的支持,在德皇授权之后,首相就能让帝国进入紧急状态。
在此情况下,大选结果就不会得到承认。
可惜的是,赫岑道夫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者说内阁出卖了他,即在进行内阁表决的时候有七名部长级成员没有出席,导致最终的表决结果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内阁成员支持,因此也就不能启动紧急法案。
一九九四年九月底,奥地利议会通过了脱离联邦的决议,宣布奥地利为**国家。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恢复大战之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