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十八门主炮的火力密度也十分吓人。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的最大理论射速为每分钟三发,而十四英寸舰炮最多能达到每分钟两发。

    更重要的是,大型巡洋舰上有炮瞄雷达。

    此时,“雾岛”号战列舰上,山本五十六的处境也十分尴尬。

    虽然前出的重巡洋舰在报告中明确提到,对方有六艘主力舰,“妙高”号等三艘战舰已经战沉,但是“雾岛”号赶到的时候,只发现了两艘战舰,而且了望员很快就判断出是两艘大型巡洋舰。

    做出这个判断并不难。

    关键就是,“山东”级快速战列舰是四座双联装炮塔,而且是前二后二布置,而大型巡洋舰上是三座三联装炮塔,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也就是说,只要一开火,了望员就能通过炮口闪光做出判断。

    那么,另外四艘战舰去哪了?

    出海之前,山本五十六就收到消息,中国海军至少修复了三艘战列巡洋舰,即所谓的快速战列舰。

    之前的战斗也已表明,中国舰队里肯定有快速战列舰。

    关键就是,这些战舰去哪了?

    山本五十六根本没有细想,也没有必要细想,因为主力编队已经进入战场,而且与两艘速度更快的大型巡洋舰遭遇,不管是等下来与另外四艘战舰交战,还是见好就收,首先都得干掉那两艘大型巡洋舰。

    而且是越快越好。

    对此,栗田健也有相同的认识。

    不管怎么样,都得先干掉那两艘碍事的大型巡洋舰。

    想想容易,可是做起来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炮战打了没到十分钟,山本五十六与栗田健就发现,中国战舰的命中率高得出奇,而且完全在技术范围之外。

    要知道,日本海军在大战爆发前就在苦练夜战技术。

    当时,日本海军上下都有一个认识,即在与强敌交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夜战中取胜。当然,这是一九三三年之前,当时日本海军的头号敌人还不是中国海军,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因为受“华盛顿条约”限制,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规模与数量上多远不如美国海军,而随着美英同盟走向实质化,美国海军在战时可以把全部主力舰集中到太平洋上。如此一来,日本海军在正规海战中击败美国海军的可能性非常低,也就得把希望寄托在一些非正规战术上。由此,日本海军格外重视重巡洋舰这样的“次主力舰”,也格外重视夜战。

    虽然在一九三三年之后,日美关系迅速缓和,而且走向同盟,但是日本海军重视夜战的传统并没改变。主要就是,中国海军格外重视航母,而且预计在一九四二年,就能获得超过日本海军的航空作战力量,而航母在夜间的战斗力几乎为零,所以日本海军认为夜战是对付航母的有效手段。

    如果没有雷达,日本海军的夜战能力绝对是世界第一。

    当时,日本海军甚至创造出了很多夜战战术。比如在炮战瞄准方式上,日本海军就开创了航迹瞄准法,即根据目标舰发出的炮口闪光,大致计算出目标舰的航线,然后向目标舰的航线上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