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李向龙并不清楚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在当时,军事概率学还没有问世呢。

    事实上,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催生了军事概率学,即根据各中因素,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得出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让指挥官能够在较为科学的方式下指挥军队作战。

    严格说来,这场后来被称为“珊瑚海大海战”的战斗,让军事概率学有了诞生的基础。

    这场海战之后,李向龙首先向冯承乾提出,应该聘请数学家与军事学家,专门来评估与分析敌军的作战动向。

    冯承乾采纳了李向龙的建议,在海军司令部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

    此后,这个被称为“海军概率统计处”的机构在好几场海战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只是,在这个时候,李向龙依然得依靠“指挥官的直觉”。

    搜寻行动从二十四日清晨开始。

    这个时候,弗莱彻的第一航母大队就在李向龙划定的搜寻范围之内,而且也正像李向龙猜测的那样,正在向珊瑚海南部海域航行。

    问题是,此时珊瑚海上空的天气状况并不好。

    曾经掩护了中国舰队的积雨云层,现在也开始掩护美军舰队。

    前两轮搜索中,李向龙派出去的近七十架次的侦察机无一所获,别说找到美国舰队,连一艘货轮都没找到。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没有一条主要航线从这附近通过。

    下午三点左右,第三批侦察机出发。

    如果再找不到美军舰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二十五日了。

    这次,李向龙依然让每艘航母各出动六架执行侦察任务的“雪雕”,并且为每一架侦察机都设置了严格的飞行航线。

    当时,李向龙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侦察战术。

    在与日本海军作战的时候,中国海军的侦察战术非常直接,即侦察机起飞之后,以直线飞往侦察区域,在到达最大侦察半径之后,再横向或者迂回搜索。虽然这套战术能够使侦察效率达到最大,但是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即被发现的敌舰能够通过侦察机的航线,大致判断出中国舰队所在的方向。

    与日本海军作战,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日本海军没有雷达。

    相对而言,战舰上的了望员发现空中的飞机,要比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发现海面上的战舰困难得多。也就是说,在都以目视搜索为主的情况下,侦察机会首先发现战舰,然后才会被战舰发现。如此一来,有经验的飞行员都会在发现敌舰之后改变飞行线路,让敌舰无法准确判断出侦察机的进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