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开战之后,为了保证海军正在建造的战舰,特别是两艘“大和”级战列舰能够如期完成,日本把几乎所有装甲钢都供应给了海军,生产坦克的工厂只能使用普通钢材来制造装甲板。又比如,为了保证海军舰队能够出海作战,以及得到充分训练,日本把大部分油料都提供给了海军,导致陆军的装甲部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燃油供应,已经装备的坦克也成了摆设。

    这些,都足以让山本五十六等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相信,只有美国的支持与援助,才能帮助日本走出困境。

    说白了,如果美国的工厂为日本所用,日本还愁没有坦克吗?

    问题是,山本五十六更加清楚,美国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助日本,更不可能用牺牲百万美军将士来为日本夺取西太平洋的霸权。

    也就是说,美国帮助日本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日本从今往后都不要企图获得西太平洋的霸权了,也别想成为地区性强国,更别说是世界大国,只能永远呆在美国的羽翼之下,沦落为美国的附庸国。

    用一些日本军人的话来说,真要到这一步,日本将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看门狗。

    显然,对于日本军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当时,甚至有很多日本军人认为,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即便得与美国开战,也要夺回属于日本的东西。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也有类似的想法。

    只是,山本五十六并没表现出来。

    在他看来,最好的结局是日本海军**打败中国海军,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然后再与美国进行参战谈判。如果有可能,得尽量限制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只让美国在进攻中国本土的时候出力。当然,美国肯定要索要利益,而日本能够出让的,也就只有中国本土的利益。

    为此,在一九三九年,山本五十六还专门给海军本部递交了一份战略评估报告。

    按照他的分析,如果日本海军夺取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而且美国在此时参战,日本应该主动提出与美国分享中国的利益,即在彻底击败中国之后,以长江为界,美国控制长江以南地区,日本控制长江以北地区。

    当然,因为过于敏感,这份报告并没公之于世。

    可以说,山本五十六有着非常精明的头脑与非常锐利的眼光,而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日本服务。

    可惜的是,大战的走向,与他的预期相差了很多。

    “硫黄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由优势转为劣势,而且在士气、斗志与气势上,都远不如中国海军。虽然山本五十六仍然有信心击败中国海军,但是在他上面,连东条英机都极为悲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当局把拉美国参战当成了反败为胜的唯一办法。

    严格说来,日本当局的判断没有错。

    退一步,就算山本五十六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扭转了局面,哪怕是一举歼灭了中国海军的西太平洋舰队,日本海军也没有优势可言。原因很简单,到一九四一年,中国海军铁定能够获得三艘舰队航母,而日本海军最快要到一九四二年、甚至是一九四三年,才能获得一艘舰队航母。显然,中国海军不会等到一九四二年、或者是一九四三年才发起反击,肯定会在此之前挑战日本海军。结果就是,山本五十六得再次创造奇迹,才有望击败中国海军,而联系创造两个奇迹的希望显然极为渺茫。此外,真要拖到一九四二年或者一九四三年,中国的战争潜力早已爆发出来,到时候肯定能够获得更多的航母,也就更有把握在海战中击败日本海军。

    显然,只有美国参战,让美国海军到来,日本才有希望击败中国。

    问题是,让美国参战的话,日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