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战略决策
会议开了三天,基本上统一了意见。../ 《》广告 全文字
在此期间,周仁康与冯承乾先后会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大使。
事实上,最大的问题不在中国高层内部,而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潜艇袭击美国战舰为由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并且立即就向英国派遣了军事代表。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肯定会向英国派遣军队,甚至会出动战略航空兵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
这下,问题来了。
如果中国不向美国宣战,那么美国也不会急于向中国宣战,甚至不会因为日本战败而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帷幕。
道理很简单,美国也得避免两线作战。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其主要对手,即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工业强国,而且排名仅次于美国。更重要的是,直到罗斯福发表战争宣言,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任何准备。参战的时候,尚且算得上强大的只有美国海军,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陆战队有大约十万官兵,空军装备的战机总量不到两千架,均远远低于当时主要的参战国。
不可否认,美国的工业实力能够弥补军力上的差距。
问题是,把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直到一九四三年,美国的战争机器才全面启动,进入了战时生产的快车道。
这样一来,如果美国从一开始就与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恐怕没等其战争机器启动,美军就已战败。
在战略上,美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
结果就是,美国必须在日本与英国之间做出选择。
说得直接一点,美国只能救其中的一个国家,必须抛弃另外一个国家。
战后,就有人认为,如果当时美国选择的是日本,而不是英国,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工业生产实力、人口数量、资源等等,都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就是说,中国才是美国的主要对手。.. // 《》广告 全文字
问题是,在大战爆发之前,没有任何人认为中国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强大,甚至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认为中国已经是工业强国了。
这也很好理解,即便在战争期间,中国依然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技术援助。
也正是如此,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美国高层才认为,英国比日本更加重要,必须把重点放在欧洲,首先集中力量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国,然后再去对付中国。如果首先对付中国,那么英国很有可能坚持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如果英国战败,美国就将失去登陆欧洲的桥头堡,也就得为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得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媾和。
显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给美国高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会议开了三天,基本上统一了意见。../ 《》广告 全文字
在此期间,周仁康与冯承乾先后会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大使。
事实上,最大的问题不在中国高层内部,而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潜艇袭击美国战舰为由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并且立即就向英国派遣了军事代表。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肯定会向英国派遣军队,甚至会出动战略航空兵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
这下,问题来了。
如果中国不向美国宣战,那么美国也不会急于向中国宣战,甚至不会因为日本战败而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帷幕。
道理很简单,美国也得避免两线作战。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其主要对手,即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工业强国,而且排名仅次于美国。更重要的是,直到罗斯福发表战争宣言,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任何准备。参战的时候,尚且算得上强大的只有美国海军,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陆战队有大约十万官兵,空军装备的战机总量不到两千架,均远远低于当时主要的参战国。
不可否认,美国的工业实力能够弥补军力上的差距。
问题是,把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直到一九四三年,美国的战争机器才全面启动,进入了战时生产的快车道。
这样一来,如果美国从一开始就与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恐怕没等其战争机器启动,美军就已战败。
在战略上,美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
结果就是,美国必须在日本与英国之间做出选择。
说得直接一点,美国只能救其中的一个国家,必须抛弃另外一个国家。
战后,就有人认为,如果当时美国选择的是日本,而不是英国,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工业生产实力、人口数量、资源等等,都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就是说,中国才是美国的主要对手。.. // 《》广告 全文字
问题是,在大战爆发之前,没有任何人认为中国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强大,甚至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认为中国已经是工业强国了。
这也很好理解,即便在战争期间,中国依然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技术援助。
也正是如此,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美国高层才认为,英国比日本更加重要,必须把重点放在欧洲,首先集中力量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国,然后再去对付中国。如果首先对付中国,那么英国很有可能坚持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如果英国战败,美国就将失去登陆欧洲的桥头堡,也就得为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得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媾和。
显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给美国高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