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当时不关是尼米兹、还是斯普鲁恩斯,乃至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不知道要退到什么地方,才能形成平衡。
既然不知道要后退多远,那么就不能后退。
说白了,只要后退开始,又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新的战略防线,那么美军就无法在后退中停住脚步。
换句话说,即便要后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条新的战略防线,而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把这条防线建在哪。如此一来,也就无法构筑新的战略防线,只能继续在前沿死守,最多只能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后撤。
结果就是,尼米兹没有采纳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动,并且寻找机会夺回制海权。
为了安抚斯普鲁恩斯,或者说为了给他打气,尼米兹亲自帮他申请了上将军衔。
虽然罗斯福依然不大了解这个在参战后才异军突起的海军将领,但是在经过珊瑚海大海战与所罗门海战之后,美国海军中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斯普鲁恩斯是谁了,而且海军部长金上将也同样器重斯普鲁恩斯。在金上将与尼米兹的共同推荐下,以及为了鼓舞海军士气,罗斯福批准了斯普鲁恩斯的晋升申请。
只是,上将军衔对斯普鲁恩斯来说,没有半点价值。
在美军中,军衔与职务是分开的,军衔的好处体现在待遇与地位上,即军人的津贴、福利都直接与军衔挂钩,且在见面的时候,肯定是下级主动向上级敬礼。至于指挥权,则与军衔没有直接关系。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指挥权由职务决定,哪怕斯普鲁恩斯只是少将,只要他在第31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而且第31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比第32舰队司令官的高半级,就算米切尔是中将,也得听从他的指挥。
显然,晋升并没有给斯普鲁恩斯带来更大的权限。
当时,他依然以第31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两支舰队联合指挥官的职务,全权负责舰队作战。
问题是,他的权力只在战术层面上。
虽然做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有向战区舰队司令官提交作战计划的权力,也有权制订作战计划,但是要不要采纳,以及是否调整作战计划,都是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且舰队司令官必须服从。
说白了,在总体作战方向上,依然由哈尔西决定。
显然,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战前,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斯普鲁恩斯能够得到尼米兹的重用,就与哈尔西有关。参战后,两人的私下关系也非常好,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队指挥官就是由哈尔西推荐的,而且随后哈尔西还推荐他来指挥舰队作战,让尼米兹把米切尔排在了后面。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根本就不是一种类型的将领。
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战略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一直以来,斯普鲁恩斯都持在坚守防御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退却,把美军在战略空间上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抵消中**队在军力上的优势,从而让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动员,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败之前,让战争潜力爆发出来,获得大逆转的机会,并且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战后,很多军事学家都支持斯普鲁恩斯。
在某些人看来,如果斯普鲁恩斯的战略主张占据了上风,那么美国就很有可能成为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鲁恩斯的主张根本占不了上风。
既然不知道要后退多远,那么就不能后退。
说白了,只要后退开始,又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新的战略防线,那么美军就无法在后退中停住脚步。
换句话说,即便要后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条新的战略防线,而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把这条防线建在哪。如此一来,也就无法构筑新的战略防线,只能继续在前沿死守,最多只能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后撤。
结果就是,尼米兹没有采纳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动,并且寻找机会夺回制海权。
为了安抚斯普鲁恩斯,或者说为了给他打气,尼米兹亲自帮他申请了上将军衔。
虽然罗斯福依然不大了解这个在参战后才异军突起的海军将领,但是在经过珊瑚海大海战与所罗门海战之后,美国海军中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斯普鲁恩斯是谁了,而且海军部长金上将也同样器重斯普鲁恩斯。在金上将与尼米兹的共同推荐下,以及为了鼓舞海军士气,罗斯福批准了斯普鲁恩斯的晋升申请。
只是,上将军衔对斯普鲁恩斯来说,没有半点价值。
在美军中,军衔与职务是分开的,军衔的好处体现在待遇与地位上,即军人的津贴、福利都直接与军衔挂钩,且在见面的时候,肯定是下级主动向上级敬礼。至于指挥权,则与军衔没有直接关系。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指挥权由职务决定,哪怕斯普鲁恩斯只是少将,只要他在第31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而且第31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比第32舰队司令官的高半级,就算米切尔是中将,也得听从他的指挥。
显然,晋升并没有给斯普鲁恩斯带来更大的权限。
当时,他依然以第31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两支舰队联合指挥官的职务,全权负责舰队作战。
问题是,他的权力只在战术层面上。
虽然做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有向战区舰队司令官提交作战计划的权力,也有权制订作战计划,但是要不要采纳,以及是否调整作战计划,都是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且舰队司令官必须服从。
说白了,在总体作战方向上,依然由哈尔西决定。
显然,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战前,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的关系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斯普鲁恩斯能够得到尼米兹的重用,就与哈尔西有关。参战后,两人的私下关系也非常好,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队指挥官就是由哈尔西推荐的,而且随后哈尔西还推荐他来指挥舰队作战,让尼米兹把米切尔排在了后面。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根本就不是一种类型的将领。
最重要的是,两人的战略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一直以来,斯普鲁恩斯都持在坚守防御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退却,把美军在战略空间上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抵消中**队在军力上的优势,从而让美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动员,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败之前,让战争潜力爆发出来,获得大逆转的机会,并且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基础。
战后,很多军事学家都支持斯普鲁恩斯。
在某些人看来,如果斯普鲁恩斯的战略主张占据了上风,那么美国就很有可能成为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鲁恩斯的主张根本占不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