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裁军之后,空军将保留大约一万架战术飞机。
有趣的是,空军中的战略航空兵与运输航空兵不但没有裁减,反而有所增强。
如果裁军行动没有变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国空军将保有一万四千架轰炸机与八千架运输机。
事实上,这个规模算不上大。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国空军拥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轰炸机与近万架运输机。只是当时有很大一部分轰炸机与运输机编在远征军里面,而远征军在编制上受德军管辖,不在中国空军的编制之内。
与陆军不同,中国空军裁军与战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裁军来明确了战后的发展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空军在纠正曾经犯下的错误。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中国空军的主要学习对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即以发展战术航空兵为主,而空军的真实地位是陆军的支持者,即空军的发展完全围绕着陆军的装甲化进行。在战术使用上,空军的主要价值就是为陆军的装甲集团提供支援,增强装甲部队的突击能力。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可以说,这是被逼出来的结果。
这就是,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进行得不够顺利,而空军在对日战略轰炸中的表现又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这些,都迫使中国空军提高战略航空兵的地位。
随后,在对日战略轰炸、以及在大陆战场上针对红俄的战略轰炸,参加对付英国的战略轰炸,还有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战行动,乃至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证明了战略航空兵的价值。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明确了发展方向。
也直到这个时候,中国空军才成为了“制空论”的忠实信奉者。
要知道,真正能够体现出空军在进攻中的价值,而且把这种价值发挥到极限的就是战略航空兵。
得简单一些,轰炸机的主要价值就是让敌人的空军彻底瘫痪在地面上。
战争早就证明,性能再先进的战斗机也不可能阻止敌人的战斗机升空作战,同样不可能在空战中取得百分之百的胜利。如此一来,即便战术航空兵再强大,也不可能彻底打垮敌人的空军,也就无法夺得绝对制空权。只有轰炸机,才能炸掉敌人的机场,也才能让敌人的战斗机无法升空,也才能夺得绝对制空权。
当然,这绝对不是战略航空兵的主要价值。
对英轰炸足以证明,高强度的战略轰炸,不但能够打掉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还能够彻底炸毁一个国家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
这样一来,自然有人想到,能不能通过轰炸来击败一个国家呢?
有趣的是,空军中的战略航空兵与运输航空兵不但没有裁减,反而有所增强。
如果裁军行动没有变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国空军将保有一万四千架轰炸机与八千架运输机。
事实上,这个规模算不上大。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国空军拥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轰炸机与近万架运输机。只是当时有很大一部分轰炸机与运输机编在远征军里面,而远征军在编制上受德军管辖,不在中国空军的编制之内。
与陆军不同,中国空军裁军与战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裁军来明确了战后的发展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空军在纠正曾经犯下的错误。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中国空军的主要学习对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即以发展战术航空兵为主,而空军的真实地位是陆军的支持者,即空军的发展完全围绕着陆军的装甲化进行。在战术使用上,空军的主要价值就是为陆军的装甲集团提供支援,增强装甲部队的突击能力。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可以说,这是被逼出来的结果。
这就是,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进行得不够顺利,而空军在对日战略轰炸中的表现又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这些,都迫使中国空军提高战略航空兵的地位。
随后,在对日战略轰炸、以及在大陆战场上针对红俄的战略轰炸,参加对付英国的战略轰炸,还有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战行动,乃至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证明了战略航空兵的价值。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明确了发展方向。
也直到这个时候,中国空军才成为了“制空论”的忠实信奉者。
要知道,真正能够体现出空军在进攻中的价值,而且把这种价值发挥到极限的就是战略航空兵。
得简单一些,轰炸机的主要价值就是让敌人的空军彻底瘫痪在地面上。
战争早就证明,性能再先进的战斗机也不可能阻止敌人的战斗机升空作战,同样不可能在空战中取得百分之百的胜利。如此一来,即便战术航空兵再强大,也不可能彻底打垮敌人的空军,也就无法夺得绝对制空权。只有轰炸机,才能炸掉敌人的机场,也才能让敌人的战斗机无法升空,也才能夺得绝对制空权。
当然,这绝对不是战略航空兵的主要价值。
对英轰炸足以证明,高强度的战略轰炸,不但能够打掉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还能够彻底炸毁一个国家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
这样一来,自然有人想到,能不能通过轰炸来击败一个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