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忧心忡忡的时候,哈尔西却在急着赶路。
本质上,哈尔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性格非常直,而这既是好处,也是坏处,使他在美国海军中毁誉参半。在某些人眼里,哈尔西是一个值得信任与托付的朋友。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他却是一个难以相处的怪物。.
这种性格,也直接决定了哈尔西的指挥特点。
从他在第三舰队司令官位置上的表现来看,哈尔西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好处是他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坚持下来,坏处则是不知道进退。与斯普鲁恩斯相比,哈尔西欠缺的就是理智的一面。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不见得是坏事。
比如,在这个时候,哈尔西也许就是最为合适的指挥官。
从理智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人会认为美军有希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创造奇迹,而且就算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也不会太平洋的总体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更不可能使美军获得主动权与战略优势。
也正是有了这个认识,斯普鲁恩斯才认为此时发起反击没有任何意义。结果就是,在尼米兹提出发起反击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犹豫了,而且表现出了抗拒的一面,让尼米兹觉得他会拒绝接受这个任务。
显然,哈尔西的观点正好与斯普鲁恩斯相反。
虽然哈尔西也知道,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胜的难度非常大。即便到了一九四三年,在新增四艘小型航母、以及现有的几艘小型航母完成了维护与保养之后,美军依然没有多大的希望取得胜利。到时候,中国海军肯定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即利用之前夺取的岛屿构筑多条防线,让美军在这些防线上耗费大量时间。只要拖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随着另外三艘舰队航母服役,以及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海军就有望在中太平洋上获得兵力上的优势,然后通过大规模进攻,夺回被美军占领的岛屿,最终发起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但是哈尔西却相信。只要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胜利,那么其产生的影响就十分重大。在他看来,如果能够击败中国海军第三舰队,夺得中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部制海权。就能够对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产生影响,从而迫使中国海军从西南太平洋抽兵,去填补中太平洋上的空缺。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巧妙的战术安排。以及正确的进攻方向。
从尼米兹那里领取任务的时候,哈尔西就提到,应该把反击方向选择为马绍尔群岛,通过夺取该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打通前往密克罗尼西亚南部海域的航线,然后通过部署在马绍尔群岛的岸基航空兵与潜艇。袭击从中国本土到西南太平洋的航线,从而使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陷入困境。
可惜的是。哈尔西的设想立即就被尼米兹否决了。
当时,尼米兹只提出了一个理由,即第七舰队的这点兵力,以及太平洋战区的兵力投送能力都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此外,尼米兹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理由。
这就是,如果要达到哈尔西提出的目标,除了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之外,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问题是,这次的反击行动,根本不会持续太久。
别忘了,这次反击的主要意义在政治上,而不是在军事上,即把是否从澳洲大陆撤军的决定推迟一段时间,检验英国首相丘吉尔做出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而不是通过反击取得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显然,不管胜败如何,美军的反击行动都不会持续太久。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才做出了让步,接受了总统提出的要求,即在中太平洋上发动一场战术级别的反击行动。
如果按照哈尔西的建议去打,美军很有可能陷入到一场没有意义的苦战之中。
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海军来说,这种毫无意义的消耗战有巨大的危害性,尼米兹避之尚恐不及,怎么可能会作茧自缚呢?
本质上,哈尔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性格非常直,而这既是好处,也是坏处,使他在美国海军中毁誉参半。在某些人眼里,哈尔西是一个值得信任与托付的朋友。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他却是一个难以相处的怪物。.
这种性格,也直接决定了哈尔西的指挥特点。
从他在第三舰队司令官位置上的表现来看,哈尔西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好处是他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坚持下来,坏处则是不知道进退。与斯普鲁恩斯相比,哈尔西欠缺的就是理智的一面。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不见得是坏事。
比如,在这个时候,哈尔西也许就是最为合适的指挥官。
从理智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人会认为美军有希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创造奇迹,而且就算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也不会太平洋的总体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更不可能使美军获得主动权与战略优势。
也正是有了这个认识,斯普鲁恩斯才认为此时发起反击没有任何意义。结果就是,在尼米兹提出发起反击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犹豫了,而且表现出了抗拒的一面,让尼米兹觉得他会拒绝接受这个任务。
显然,哈尔西的观点正好与斯普鲁恩斯相反。
虽然哈尔西也知道,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胜的难度非常大。即便到了一九四三年,在新增四艘小型航母、以及现有的几艘小型航母完成了维护与保养之后,美军依然没有多大的希望取得胜利。到时候,中国海军肯定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即利用之前夺取的岛屿构筑多条防线,让美军在这些防线上耗费大量时间。只要拖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随着另外三艘舰队航母服役,以及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海军就有望在中太平洋上获得兵力上的优势,然后通过大规模进攻,夺回被美军占领的岛屿,最终发起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但是哈尔西却相信。只要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胜利,那么其产生的影响就十分重大。在他看来,如果能够击败中国海军第三舰队,夺得中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部制海权。就能够对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产生影响,从而迫使中国海军从西南太平洋抽兵,去填补中太平洋上的空缺。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巧妙的战术安排。以及正确的进攻方向。
从尼米兹那里领取任务的时候,哈尔西就提到,应该把反击方向选择为马绍尔群岛,通过夺取该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打通前往密克罗尼西亚南部海域的航线,然后通过部署在马绍尔群岛的岸基航空兵与潜艇。袭击从中国本土到西南太平洋的航线,从而使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陷入困境。
可惜的是。哈尔西的设想立即就被尼米兹否决了。
当时,尼米兹只提出了一个理由,即第七舰队的这点兵力,以及太平洋战区的兵力投送能力都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此外,尼米兹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理由。
这就是,如果要达到哈尔西提出的目标,除了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之外,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问题是,这次的反击行动,根本不会持续太久。
别忘了,这次反击的主要意义在政治上,而不是在军事上,即把是否从澳洲大陆撤军的决定推迟一段时间,检验英国首相丘吉尔做出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而不是通过反击取得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显然,不管胜败如何,美军的反击行动都不会持续太久。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才做出了让步,接受了总统提出的要求,即在中太平洋上发动一场战术级别的反击行动。
如果按照哈尔西的建议去打,美军很有可能陷入到一场没有意义的苦战之中。
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海军来说,这种毫无意义的消耗战有巨大的危害性,尼米兹避之尚恐不及,怎么可能会作茧自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