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推进到乌拉尔河的时候,中**队的后勤补给线已经长达四千公里。

    这还是从中国西北边境算起的,如果从中国腹地、也是陕西算起的话,那么中国陆军的后勤补给线超过了七千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全部靠效率最高的铁路来运送物资,也意味着每一百份物资中,只有不到三十份能够送到前线,另外的七十多份都得消耗在运输途中。如果用公路运输的话,效率甚至还不到百分之十。

    当时,在中亚并没有健全的铁路系统。

    虽然中国境内有直接通往新疆的铁路干线,而且在战争时期由军方控制,但是中国陆军向中亚前线运送物资的效率只在百分之十左右。

    显然,提高后勤补给效率,直接关系到了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效率。

    当时,除了设法完善中亚的铁路网,必须把仅有的几条铁路联系起来,以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之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打通在沙俄时期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把这条年运送量能超过一亿吨的铁路干线利用起来。

    为此,中国陆军就得调整之前的作战计划,也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调整兵力部署。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陆军没有理由在严冬发起大规模进攻。

    当然,在这个圣诞节里,也并非所有战场上都很安静。

    在英德战场上,双方不但没有为了同一个上帝而偃旗息鼓,反而都决定在这个上帝的节日里加强作战力量。

    德军依然以战略轰炸为主。

    虽然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战行动中受挫,而且随后还遭到俄军的战略反击,但是正是这场反击,让德军高层意识到,俄军的战斗力已经所剩无几,到了春天就能攻占莫斯科,因此肯定能在一九四三年击败俄国。

    这样一来,就得考虑在什么时候攻打英国了。

    虽然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制订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早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对英战略轰炸初见成效的时候,帝国当局就确定了对英作战的总体方案,即以战略轰炸为主,在通过轰炸打残了英国之后,再登陆英国本土。

    显然,到一九四二年底,德军已经能够确定登陆英国本土的大体时间了。

    如此一来,对英战略轰炸就得加紧进行,确保在登陆英国本土之前,使英国丧失绝大部分抵抗能力。

    问题是,英国当局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迫不及待的想在一九四二年底之前打败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

    说得直接一点,进入一九四三年,特别是在春季到来之后,红俄随时有可能战败,而德意志地二帝国也就随时有可能把重点转移到西部战线上来。等到红俄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可能更改的时候,德军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其公海舰队,避免在不必要的战斗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换句话说,在德军确定了攻打英国本土的战略方案之后,就算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前去挑战,德军的公海舰队也不见得会出港应战。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就没有可能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前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也就没有足够的把握保护本土,甚至不可能保护本土。

    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需要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确定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方案之前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