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建造主力舰也是解决办法之一。

    只是,这个办法的成本太高了。

    要知道,即便是大型巡洋舰,其造价都比防空巡洋舰高得多,而其防空作战效率并不比防空巡洋舰高多少。

    说得简单一些,美军建造一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费用,足够中国海军建造四艘“南京”级防空巡洋舰,而“依阿华”级的防空作战能力,仅比“南京”级高了百分之五十,而两艘“南京”级协同作战的话,作战效率是一艘“依阿华”级的两倍,而且能够为航母提供全方位掩护。

    由此可见,选择较为廉价的防空巡洋舰,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即防空巡洋舰侧重于防空,在其他方面,都无法与主力舰相提并论。

    说白了,防空巡洋舰依然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个代价是可以承受的,毕竟中国海军最需要的是能够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而且造价低廉的战舰。至于这种战舰有多强的制海作战能力,根本就不是关键问题。甚至可以说,战舰的防护也不是关键问题,因为中国海军并不打算用这种战舰去对抗敌人的主力舰。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防空巡洋舰除了防空之外就一无是处了。

    要知道,论火力,防空巡洋舰仅次于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而且具备与大型巡洋舰对抗的基础,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对付战列巡洋舰,与其他任何一种巡洋舰相比,防空巡洋舰都要强大得多。

    与重巡洋舰相比,防空巡洋舰的火力优势就非常突出。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主炮口径的问题,还与主炮的射程有关。在依靠雷达火控系统的情况下,防空巡洋舰的主炮能够对二十四公里之外的敌舰开火,而重巡洋舰上的八英寸主炮连对付二十公里外的敌舰都很困难。可见,依靠主炮射程上的优势,防空巡洋舰能在炮战中压制住重巡洋舰。

    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海军浪费了防空巡洋舰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绝大部分时候,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只用于防空作战,参加炮战的次数少之又少。

    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仅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过一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海军甚至没有用防空巡洋舰去执行巡逻任务,更别说参加夜间的炮战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中国海军能够合理利用防空巡洋舰,那么所遭受的损失就会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途岛海战,也就是这场海战。

    当时,如果罗成刚安排防空巡洋舰与轻巡洋舰组成侦察编队,让防空巡洋舰为轻巡洋舰提供火力支援,那么优势就肯定不在美军舰队手里。甚至可以说,罗成刚完全可以凭此掌握主动权。

    要知道,在夜间战斗中,双方指挥官能够依靠的只有侦察舰。

    也就是说,谁的侦察力量更加强大,谁就有更大的把握首先发现对手,从而获得海战的主动权。

    可惜的是,罗成刚没有这么做。

    后来,罗成刚并没有因此而承担责任。主要就是,不是他在指挥上犯了错,而是海军有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