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十月,最终设计订了下来,新主力舰采用三座三联装炮塔,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配备四十五倍径三百毫米主炮。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一万六千五百吨,比最初规定的多出了五百吨,主要用来增强炮座的承受力,以便在今后换装口径更大的主炮。战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三百毫米,炮塔正面为三百二十毫米,司令塔为三百六十毫米,此外还有八十毫米的水平装甲。
可以说,这是一艘性能十分均衡的战舰。
可惜的是,因为蒸汽轮机没有研制成功,所以这种后来被命名为“德意志”级的主力舰仍然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列舰,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前战列舰,与后来出现的那些新式战舰有较大的差距。
只是,“德意志”号,以及姊妹舰“普鲁士”号的基础非常扎实。
十多年后,这两艘战舰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排水量增加到二万二千吨,换上了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与蒸汽轮机,还把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油锅炉,主机功率提高到八万马力,战舰的最高航速超过二十七节。虽然没有增强装甲防护,但是做为主力舰,“德意志”级的防护能力仍然强于后来的战列巡洋舰。
事实上,冯承乾主导设计的战舰,都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后期进行全面改装之后,即便无法跟性能强大的新式战列舰相提并论,也足以压制战列巡洋舰,从而避免在十年之后建造战列巡洋舰。
这种前瞻性,为帝国海军节约了大笔费用。
要知道,每一艘主力舰的造价都不会低到哪里去。如果一艘战舰只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因为性能落后,且无法改进而退役,那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以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如果主力舰的服役周期只有十年、哪怕达到二十年,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实力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加快造舰速度的话,又会引起英国的猜疑,导致英德关系迅速恶化,在帝国还未发展壮大之前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只有延长战舰的使用期限,才能在英国不知觉的情况下,缓缓提高帝国海军实力,并且在最终的战斗中爆发出来,成功击败英国海军。
十多年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冯承乾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精心制订的战略规划,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挑战英国的本钱。
在战略上,低调不是坏事。
这种低调,也体现在了次级战舰,即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上。
在经费有了保证之后,冯承乾着手梳理帝国海军的辅助战舰,决定在一**七年动工建造一级轻巡洋舰。
与主力舰一样,冯承乾的前瞻性在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虽然巡洋舰的用途最为广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设计的时候更是以省钱为本。冯承乾改变了这种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提出,帝国建造的巡洋舰不但需要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还要保证在二十年之后经过现代化改装依然是有力的作战平台,因此在设计上必须具有超前性。
最突出的,莫过于在巡洋舰上首先采用了炮塔。
要知道,在此之前,巡洋舰上的火炮都是暴露在外的,准确的说是安放在炮座上,最多在四周安装防弹片钢板,没有哪个国家在巡洋舰上安装厚实的炮塔,因为没有人觉得有必要安装炮塔。
在这种后来被命名为“柏林”级的巡洋舰上,安置了三座三联装一百五十毫米主炮。
虽然在火炮数量上,“柏林”级并不突出,同时代的巡洋舰上,有些拥有十二门、甚至是十六门主炮,但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柏林”级的火力密度都高于同时代的巡洋舰,甚至是某些巡洋舰的两倍。
只是,冯承乾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超前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建造成本。
最终,“柏林”级分两批建造了四艘,就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而不得不终止,冯承乾也不得不让造船厂设计一种较为廉价的巡洋舰。
不可否认的是,“柏林”级巡洋舰的出现,让帝国海军的作战队列更加完整。
可以说,这是一艘性能十分均衡的战舰。
可惜的是,因为蒸汽轮机没有研制成功,所以这种后来被命名为“德意志”级的主力舰仍然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列舰,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前战列舰,与后来出现的那些新式战舰有较大的差距。
只是,“德意志”号,以及姊妹舰“普鲁士”号的基础非常扎实。
十多年后,这两艘战舰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排水量增加到二万二千吨,换上了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与蒸汽轮机,还把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油锅炉,主机功率提高到八万马力,战舰的最高航速超过二十七节。虽然没有增强装甲防护,但是做为主力舰,“德意志”级的防护能力仍然强于后来的战列巡洋舰。
事实上,冯承乾主导设计的战舰,都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后期进行全面改装之后,即便无法跟性能强大的新式战列舰相提并论,也足以压制战列巡洋舰,从而避免在十年之后建造战列巡洋舰。
这种前瞻性,为帝国海军节约了大笔费用。
要知道,每一艘主力舰的造价都不会低到哪里去。如果一艘战舰只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因为性能落后,且无法改进而退役,那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以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如果主力舰的服役周期只有十年、哪怕达到二十年,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实力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加快造舰速度的话,又会引起英国的猜疑,导致英德关系迅速恶化,在帝国还未发展壮大之前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只有延长战舰的使用期限,才能在英国不知觉的情况下,缓缓提高帝国海军实力,并且在最终的战斗中爆发出来,成功击败英国海军。
十多年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冯承乾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精心制订的战略规划,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挑战英国的本钱。
在战略上,低调不是坏事。
这种低调,也体现在了次级战舰,即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上。
在经费有了保证之后,冯承乾着手梳理帝国海军的辅助战舰,决定在一**七年动工建造一级轻巡洋舰。
与主力舰一样,冯承乾的前瞻性在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虽然巡洋舰的用途最为广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设计的时候更是以省钱为本。冯承乾改变了这种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提出,帝国建造的巡洋舰不但需要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还要保证在二十年之后经过现代化改装依然是有力的作战平台,因此在设计上必须具有超前性。
最突出的,莫过于在巡洋舰上首先采用了炮塔。
要知道,在此之前,巡洋舰上的火炮都是暴露在外的,准确的说是安放在炮座上,最多在四周安装防弹片钢板,没有哪个国家在巡洋舰上安装厚实的炮塔,因为没有人觉得有必要安装炮塔。
在这种后来被命名为“柏林”级的巡洋舰上,安置了三座三联装一百五十毫米主炮。
虽然在火炮数量上,“柏林”级并不突出,同时代的巡洋舰上,有些拥有十二门、甚至是十六门主炮,但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柏林”级的火力密度都高于同时代的巡洋舰,甚至是某些巡洋舰的两倍。
只是,冯承乾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超前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建造成本。
最终,“柏林”级分两批建造了四艘,就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而不得不终止,冯承乾也不得不让造船厂设计一种较为廉价的巡洋舰。
不可否认的是,“柏林”级巡洋舰的出现,让帝国海军的作战队列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