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州贪腐案当初报上来,没一个人愿意接,现在顺利结案,于公于私顺衡帝都要对用心办差的一众官员大加赏赐。

    银钱自不必说,身为案件主理的昭王和鄂王,对能得多少钱并不十分在意。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名和权。

    秦崇屿想跟荣安侯联姻,目的是他手下的吏部。秦阳羽跳出来横插一脚,目的相同。

    顺衡帝未必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打算,但面上从不表态。秦崇屿和秦阳羽为了得到吏部,两方多方谋划,以为这次凭此功,总能分出一二来。

    谁知该夸的顺衡帝一个不漏都夸了一遍,并以丰厚嘉奖,却不透露吏部要交给哪位皇子管,甚至一点隐晦暗喻都没有。

    六部之中,荣安侯谁都不沾,唯有吏部不属于任何一党。顺衡帝最恨结党,但东宫之位常年空悬,诸位皇子相继成年进入朝堂理事,无党也变作有党。

    党争互相倾轧,皇子往各部各级安插自己的门人,意在为自己变相增加实权,又何尝不是从皇帝的手中夺权。

    顺衡帝同样是从皇子过来的,何尝不明白,为了百年以后继他皇帝位的不是弱主,他必须得放一部分权力由皇子历练。只不过,那也得皇帝自己愿意,皇帝不想,主动伸手来讨的,无疑是犯他忌讳。

    是以,任何人想把手伸进吏部去,都绝无可能。

    看着御案上的卷宗,秦崇屿和秦阳羽各自上书讲述整个案子来龙去脉的折子,他二人虽不明说,但顺衡帝知道他们都想争功,非一点赏赐可打发。仔细思索片刻,拿起秦崇屿单独呈奏的密信。

    这起牵动朝野的贪腐案,背后有宗室参与,最好面子的顺衡帝本就动了真火,早在案情第一份奏报来时,他就已经处理了几个相关宗室。到案子了结,结案卷宗与证据一并送至京城,顺衡帝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贪得无厌目无王法,致使容州混乱,差点酿成大祸。

    早知大皇子是个草包,没想到他如此短视。还有老五秦濯怀……顺衡帝一直不曾表态,其实诸皇子中,他私心偏袒秦濯怀,认为他聪敏机警,不乏仁善,若登大宝,日后定会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秦濯怀的几个兄弟虎视眈眈,为了保全最看好的皇子,也为了多加历练,顺衡帝特意把对皇位构不成原始威胁的秦崇屿提出来,给他机会大展拳脚的同时,也做了秦濯怀的一道挡箭牌。

    然而,秦崇屿的密信中提到,五皇子秦濯怀似乎与此案也有关系。

    顺衡帝不全信秦崇屿的话,视而不见同样非帝王之道,因此他将罪证确凿无法抵赖的大皇子革职下狱。给秦濯怀辩解的机会,却同时将他也下狱。

    大皇子下狱,顺衡帝当庭下旨不会赦免,原属他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被顺衡帝分赏给秦崇屿和秦阳羽。

    朝会之上,出列谢恩的秦崇屿眉头紧锁,父皇先前已赏赐许多,现在二话不说把大皇子原掌管的刑部给他,工部给秦阳羽,示意他们不要在吏部上继续争下去。

    现在朝中谁不知道,谁拿到吏部,谁就离储君位子更近一步。

    而秦濯怀,除了下狱,实际并未受到别的惩处,摆明了是要派人详查。

    与其说是详查,不如说是想为他的好儿子脱罪。

    哈,这父皇,终于藏不住自己的偏心眼了。秦崇屿勾起唇角,嘲弄蔓延开。

    正因他遭逢亲近孺慕的兄长背叛,更间接因此受了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秦崇屿刚烈而性傲,军中说一不二惯了。战场上他是不败神话,换做不见刀剑的朝堂,反倒吃了不止一次暗亏。怒火冲头难免神昏意乱,不曾仔细想过前后逻辑,五皇子出现乍看合理,其实也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