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央一听就明白,实实在在针法,就代表了大众绣艺,没有太高深手艺,需要分级亲传弟子和普通弟子。

    要知道,现在很多手艺,别说是传给徒弟,甚至自家人都是传男不传女,生怕手艺带去了别人家里。

    而现在的社会等级,士农工商,手艺人排名都是排在农人的后面。

    "不知您说的苏记有什么特色针法绣艺,掌柜你家作坊针法绣艺是什么?"

    "苏记最有名的是双面绣针法,据说传自苏州府苏家。不过你就不要想啦,真正能得双面绣手艺的,一定是入室弟子,得有天份,看你这年纪,应该很难。

    我家针法绣艺则是源自宫庭绣娘,教授师傅原是丰城人氏,后来因战乱,饥荒所以回到故里,这才开了我们陈记绣坊。"

    掌柜提起自家绣坊,一脸自豪。也希望能够招揽些学徒。绣坊最主要的生意就是卖绣品和收学徒两项收入。

    她看眼前小姑娘穿着,哪怕是学艺,估计也付不起苏记高昂的学费。

    "那掌柜可知,我在城里好像都没看到专做成衣铺子,只偶尔见得有些布庄里偶有两件?"

    说实话,文央对绣活,做工制衣,其实一点都不了解,完全看不懂,所以更想从聊天中多了解些信息。

    "专售成衣不好做哇!现在一般稍大富大贵人家,都专有自家的针线娘子。中上人家衣服都是有需要买好布,或者到布庄订制。

    稍次人家都舍不得出手工,都是买回家自己缝制,哪舍得单花钱请人做。所以做成成衣后,放铺子说不定很长时间都卖不出去。"

    掌柜瞄了下铺子,那边有一两人伙计都在边上,现在她也空着,就细细跟眼前小姑娘聊了起来。今天说不定能招到一个学徒,要知道学徒可比卖东西能赚钱多了,只是学徒不好招哇。

    文央听了掌柜的话,默然了下,也是,要知道成衣公司,哪怕在现代经营中,最大的成本就是库存超多,断码都打骨折价卖。

    "不知道掌柜教授绣艺的地方离这可远?能不能带我们姐妹去看看是怎样教学?"

    "自是可以,就在这边后院,不过只能在门外看看,不得出声。"

    文竹本来不想去,但又担心小妹,在外人面前,她已经习惯文央说话,谈事情的时候不打扰。

    文竹把两个选好的荷包给掌柜的单放好,文央刚随手拿起的一个紫色绣兰草的荷包。随着掌柜走到铺子最里面。

    掌柜打开里面的一道门,示意两人跟上,等两人进去后,在把门关上。

    文央一出得门来,才发现原来外面门面看着不大,没成想后面倒是个很大的院子,整个院子呈倒八字形,院子里有个葡萄架,右边则是一棵柿子树,树下还放有石桌,凳子。

    院子对面一间极为宽敞高大的正房,从这边看应该上面是一层阁楼。

    三人静静的走了过去,文央便见到里面二十几个姑娘,每人面前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绣棚子,都在全神贯注的穿针引线。最大的估计十五六岁,最小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