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李长河一番分析,朱啉心里那小小的不满也烟消云散,这种读者表白的事情,也确实不能怪到他头上。

    随后朱啉又打开了一封信,然后看了起来。

    “这封还不错,是给你写的建议,我觉得还蛮有道理的。”

    朱啉看了一部分,又给李长河递过来。

    李长河却是连看都没看,丢到了一边。

    “建议党,不看!”

    “你不看看吗?我觉得他写的挺有道理的?”

    朱啉有些诧异,不明白李长河为什么不看。

    李长河看着她,叹了口气。

    “他说的或许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没用。”

    “这么说吧,任何一个故事在开始写的时候,就注定了它的思路和结局,作者心中已经有腹案了。”

    “更何况小说已经写完了,他建议有什么用。”

    “反过来说,一个故事可以有千百种解读,每种解读都可能有道理,我到时候要听谁的呢?”

    “这封信只是几百封信乃至几千封信里面的一封,也许后面有跟他意见相左的读者来信,说的也很有道理呢?”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朱啉解释说道。

    前世他就发现了,很多作者写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评区的意见,然后跟着书评区的意见写,写着写着就歪了,书废了。

    事实上,一本书几万几十万的收藏,发书评的才多少个读者?

    这些读者里面单一的意见又能代表了什么?

    更多的是代表他们那一类人的喜好!

    而一本书从写开始,基调就是定好的,如果中途修改,意味着整篇幅都要随之变动。

    所以李长河前世书评虽然看,但是意见基本上不参考,除了一种。

    “那你这是油盐不进,一点建议也听不进去啊,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