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后者这些天被迫为周长风当苦力,逐字逐句的校对他所写的草稿,然后重新誊写一遍。

    “……在未来,随着通信手段和交互技术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攻防作战模式会转向空地一体化,立体统一、空地协同。不过那个层级太高了,只能说是个展望。眼下,咱们努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配合就不错了。”

    “这…我觉着有些太超前了?我觉着不太现实啊。”

    见沐煜面露疑色,周长风随口道:“我不是说了吗,这是对未来的展望,如今受限于交互手段是肯定达不到的,但可以参考啊,我建议你们空军以后弄一种专门的空地引导车,协同小组可以搭乘着伴随地面部队前进,这样沟通效率会高很多。”

    前者点点头,沉吟道:“这个啊,从去年开始就在摸索试验了,如此一个小组估计在三到五人,车载电台在考虑单极子鞭状天线、半波振子天线……其余的进展我就不清楚了。”

    空军的任务模式实际上是取决于这个军种的定位和建设思路,不同国家不一样。

    譬如苏德航空兵就可以算作广义上的战术空军,其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陆军而服务的,多以近距离支援和战术轰炸任务为主,战略轰炸虽然有,但不多见,空中打击是闪击战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英美航空兵则可称作人们喜闻乐见的战略空军,广泛装备Avro-691“兰开斯特”、B-17“空中堡垒”、B-24“解放者”等等四发重型轰炸机,除了战术轰炸任务以外还经常性组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

    当然,这其实是后世的人们站在历史制高点所做出的点评和分类,当下各国对这方面的概念可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家只是按各自的需求对航空兵部队进行建设。

    早在二十年前,大明就有人提出建设专业的远程轰炸机单位,构想在战时可以对沙俄的库兹巴斯工业区进行轰炸。

    而随着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重型、远程轰炸机的发展出现了可行性,故而大明军部便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出了包括“打击西伯利亚铁路枢纽”和“打击乌拉尔工业区”在内的一系列构想。

    同时,秋明、叶卡捷琳堡、鄂木斯克、托木斯克等城市亦是计划中的轰炸目标。

    作为沙俄的工业精华,乌拉尔工业区云集了钢铁、汽车、飞机制造部门,而库兹巴斯工业区则是煤炭、石油、重型机械生产的重地,对这些地方进行轰炸的效果绝对是可观的。

    在结束了这一天的草稿叙述和修改以后,周长风和沐煜借着兴致继续聊起了战略轰炸。

    后者有些期待地说:“据情报所言,前年的时候,美国陆航招标了能够远程飞行的大型轰炸机,波音公司的产品性能最佳,不过由于价格昂贵而没大量采购。空军这边听到风声以后也琢磨着跟进,今年应该可以首飞吧。”

    “远程轰炸机?”周长风想了想,问道:“密级很高吧?我一点消息都没听说过。”

    “那是自然,招标是公开的,但是具体进展却保密至今。”

    “嗯,希望早点出成果吧。”

    前年春季,美国陆航发出了关于重型轰炸机的招标书,要求携带2000㎏炸弹飞行8000㎞,这意味着可以横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这是一个侧重于可行性验证的计划。

    但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因而陆航在次年调整了要求,携带900㎏炸弹飞行3000㎞即可,胜出者可获得至少二百架的大订单。

    道格拉斯、马丁、波音等公司都参与了竞标,其中表现最为优秀的就是波音公司的产品,然而由于其采购价高达二十万美元,是其它公司产品的两倍,囊中羞涩的美国陆航最终选择了道格拉斯的B-18轰炸机。

    不过,由于波音的产品过于优秀,纠结再三的陆航最终还是咬牙采购了十几架,编号为YB-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