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创伤骨科医生在对待一些皮肤逆行撕脱时,没有经验的医生看到皮瓣完好,总幻想它们能活下去,所以喜欢原位缝合,可是事与愿违,这种失去血运的皮瓣慢慢会坏死,病人最后还需二次手术植皮。

      而经验丰富的医生从不心存幻想,果断的对皮瓣做反植皮处理,一次手术成功,避免病人二次手术,更加避免从身体其他部位取皮。

      这个病人也是如此,医生容易产生幻想,平面更低一点,保留膝关节,可是事实总会超出医生的预想。

      从血管状态判断,杨平觉得应该更加积极,放弃幻想,大刀阔斧,从膝上将看起来还好的整个小腿截除。

      而全身四十多处痛风结节,杨平也一个一个认真评估,最后,他决定全部予以切除。

      做截肢手术时,杨平并没有给止血带充气,止血带只是备用。

      因为术中,杨平要观察肢体真实的血运,他的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肌肉,他要观察每一层组织断面的渗血,这是最可靠的判断血运的方法,比术前任何血管影像检查都可靠。

      他尝试在小腿下段切开皮肤,以验证自己的判断,希望自己判断失误,希望皮肤渗血明显。

      可是无论皮肤、筋膜还是肌肉,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几乎没有明显的渗血,肌间隙还存在大量的脓液,这是从踝关节扩散而来的。

      术前的判断没错,必须从膝上截肢。

      杨平用无菌医用膜封闭切开的小腿,更换手套和手术刀,重新在膝上,大腿下段,手术刀切开皮肤,标准的舌形瓣成形。

      皮瓣的边缘开始渗出鲜红色的血液,杨平并没有急着止血,他盼望的就是这种效果。

      “皮肤血运比较好,渗血比较明显。”宋子墨的组织钳夹住皮下组织,将皮瓣轻轻提起。

      杨平积极大胆的截肢平面判断十分精准。

      “截肢平面选择很合适。”杨平此时放下心。

      此时渗血便是手术成功的希望,渗血越快越多,希望越大。

      手术刀继续切开深筋膜,切断包裹股骨的肌群,血管被切断结扎,神经被高位锐刀切断,最后直达中心的股骨。

      电锯锯断股骨,大腿从膝上被离断,离开患者的身体,成为一个游离的,独立的,不再属于患者的物体。

      离体的肢体从手术台上移走,被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周灿将它收好,术后会被送到病理科,任何人体切除的组织或器官,原则上都必须进行病理检查。

      残肢完成病理检查,最后的归宿是送到火葬场进行焚烧,一切都有处理流程,不能随意为之。

      杨平用骨锉将股骨断面处理圆滑,骨蜡涂抹在骨断面进行止血。

      这时,再冲洗术区,反复冲洗,清除一些石灰样的尿酸结晶,在骨端钻孔,将肌肉缝合,包裹骨端,并利用骨端的钻孔固定在骨端,形成良好的残端肌肉垫,这样以后装假肢,耐受冲击和磨损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