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引窝是能够世袭的,就像田地一样,可以代代相传,又称为窝本。

    所以说,林大官人强租来的一万两千盐引,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万两千引窝或者窝本。

    至于引窝怎么来的,当然是盐商花钱从盐运司买来的,这叫做认窝。

    当然引窝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价格很贵,一般没有大资本玩不起。

    比如想全部吃下五千引窝,总花费至少需要白银万两以上。

    这对林泰来而言肯定也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吃力就对了,越吃力越能让林泰来在扬州消耗时间。

    见蔡御史不反对,张师爷便道:“既然东翁也同意了,那我尽快与盐运司商议个章程,怎么放这五千引窝。”

    虽然蔡御史是巡盐御史,不是盐运司的主官,但是对于蔡御史的指令,盐运司不敢不听。

    在大明的最开始,巡盐御史只是负责对盐务进行监察和查账,和盐运司没有上下级关系。

    但是大明官场体制发展到现在,带风宪衔的官职权力越来越大,巡盐御史已经成为盐运司事实上的上司,和巡抚变成了布政使的上司一个道理。

    蔡御史心里也有数,这些年淮盐购销状况不错,所以再放五千新的引窝出去问题不大。

    长随蔡十全看到两个师爷的意见都被采纳了,唯独自己作为绝对心腹,没有表现机会,心里就有点急。

    他赶紧又说:“其实也可以给林氏盐业找一点小麻烦,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林泰来肯定要花费时间精力解决麻烦,这样也能把林泰来拖在扬州城。

    而且这样也能显示出老爷的威风,免得让外人小看了老爷。”

    蔡御史也同意了,又强调说:“但只能是小麻烦,不可大动干戈,以免林泰来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本院可不想重蹈杨俊民的覆辙。”

    巡盐御史所以决定的事情,立刻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布置起来。

    在扬州城这特殊的一亩三分地上,巡盐御史是超于知府的存在,说话甚至比巡抚还硬。

    知府最多就是挖一下护城河,堆积出一个梅花岭,绝对不敢想着,请王老盟主到扬州开文坛大会。

    至于放出五千引窝的风声,在扬州城里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晚明并不是清代中期,扬州盐业的各种数值还没有那么膨胀,至少官方数据还没有膨胀起来,而且还没有出现窝本高度集中的情况。

    以当今的划分标准,拥有五千窝本就能称得上中等盐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