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忠义长官于学忠!
李国耀同苏鲁战区长官部联系上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这两天他一直带着人在枣庄东北方向的山区里转悠。
知道接下来很长时间将会在这里安营扎寨,所以必须对附近的地形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安顿下来之后,李国耀就带着特战队进山了。
由于山里地形崎岖,山高沟深,无线电信号并不稳定,所以李国耀干脆命人将电台关闭,进入静默状态,没想到错过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当李国耀得知于学忠已经带着第51军和第57军抵达鲁南,并准备攻打沂南县城之后,整个人多少有些吃惊。
于学忠这个人李国耀有一定的了解,这位原东北军悍将生于山东蓬莱,后考入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后曾任直系第9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奉系第20军军长、临绥驻军司令,国民政府平津卫戍司令、河北省主席、第3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
于学忠这个人一生堪称传奇,他这一辈子一共有四次大的转折,先后抱了几次大腿却将忠义留于世人,也算是极为难得的。
民国时期虽然是一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但越是这样的乱世,人们对于忠诚和道义越是看重。
遥想三国时期的悍将吕布,一生勇武过人,却被冠以三姓家奴,原因就在于此人一生换了三个主子,要不是曹操最后关头改变主意杀了吕布的话,可能就成了四姓家奴了。
然而于学忠一辈子四次改换门庭却没有被人说成背信弃义,反而人人为他竖起大拇指,也着实难得。
于学忠的父亲于文孚,曾在淮军宋庆部下任营副。于学忠从小随父从营,18岁时考入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毕业后任排、连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毅军将领黎天才率领第9师起义,该师团长赵荣华却投靠了袁世凯,被改编为第18混成旅。赵自幼失怙,于学忠父母将其抚养成人。赵荣华升任旅长后,于是邀请于学忠到该旅充当炮兵营营长。
1921年,川军熊克武攻打宜昌,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命令卢金山、赵荣华两部增援,却被川军打个落花流水。吴佩孚乘舰到宜昌视察前线,发现只有于学忠的一个营尚与川军对峙。
赵荣华闻吴到前线,便急忙收拾溃兵返回第一线,终于使局势转危为安,使败局转安。吴佩孚当即对赵荣华说:“叫于营长跟我去当团长!”
从此,在吴佩孚眼中有胆有识的于学忠迅速被擢升,短短几年便成为第9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
后来吴佩孚的14省联军被北伐军击败,吴逃至河南邓县于学忠部,企图带于部入川。
于对吴说:“大帅带重兵入川,恐怕会让人觉得喧宾夺主,不如只带卫队团,入川后尚能得到川军将领的欢迎和保护。大帅入川后,我亦解甲归田,与大帅共进退。”
吴佩孚遂照办,于学忠也脱下军衣,骑上大马回蓬莱老家了。
不久后,在张作霖力邀下,于学忠率旧部投靠了奉系。
后吴佩孚携眷及随员数十人由四川回北平定居,时任平津卫戍司令的于学忠亦常去吴家看望并有接济。
送吴投张是一次几近完美的转承,于学忠在彰显忠诚与耿直个性的同时,也劲透他的圆润与辩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