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为了吞并黄得功的军队和地盘,曾经派军队袭击黄得功及其部下,险些引起内战,在史可法的调停下才勉强平息。
刘泽清早期与东林党交好,拥戴潞王,但在得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都拥戴福王之后,他立即转向,加入“拥福派”,让东林党人们恨之入骨。
左良玉早年受东林党人侯恂提携,与东林党渊源颇深,东林党以黄澍为中间人,结交左良玉向马士英等人施压。
马士英于是下令在长江上修建军事要塞,防左良玉东下。这样一个派系林立、内斗不止的政权,是难以积极进取、大展宏图的,因此“借虏平寇”可以说成了唯一的可行之举。
当时南明所有人的共识就是先用借虏平寇拖住北方两大军事集团,然后自己借机先清理内部,完成整合后在看形势北伐,恢复旧日河山。
朱宏三听到冯若舒这么解释也很新颖,不过想一想这样也不失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给弘光朝足够的时间,比如说十年的话,满清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万众一心的南方政权。
但是可惜的是,历史不能假设,李自成的无能,加上清军超强的战斗力,还有多尔衮入关后正确的施政方法,最后要加上弘光朝内部斗争的残酷性。
弘光朝到灭亡也没整合好内部,导致内部自己先乱了起来,再加上清军南下,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的机会,剩下的永历又坚持了十多年,不过是一个王朝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朱宏三听完点了点头,心中想道:“看来看历史不要带着有色眼光去看,所有的当事者没有傻子,他一定是做出了当时历史环境下十分正确的选择。至于对错那是谁也把握不了的。”
既然已经确定了“借虏平寇”的策略,那必然是要将其付诸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选派官员组建使团,北上与清朝接洽。
但这第一步,对弘光朝来说,还真有点难。平日里高呼精忠报国、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东林搅屎棍们,一听说要去虎狼之国、夷狄之邦,之前的豪言壮语顿时灰飞烟灭,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
不过,自告奋勇者也还是有的,前都督同知陈洪范主动请求担任使臣。另一位叫左懋第的官员由于其母灵柩在北京,也主动表示要充当使节。还有一位马绍愉曾经在崇祯年间出使清国,与皇太极谈判,弘光朝廷把他也凑上,最终组成了以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三人为使臣,规模达数百人的使团。
这个地方一定要剧透下这些使团成员的际遇,真是闻者落泪啊。
南明使团一路历经波折,于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到达北京。清朝方面将他们安置在鸿胪寺,派兵看守,形同软禁。
使团成员在北京期间,清朝官员们傲慢无礼。多尔衮由于根本没有与南明议和通好的打算,根本不接见使团成员,派人收取使团带来的金银绸缎之后,就打发他们滚蛋。
清朝原本派兵护送使团成员南下,刚走不久,多尔衮突然反悔,派人将左懋第、马绍愉等人带回,只允许陈洪范回南明。
一般认为,这是陈洪范暗中使坏,密报清廷,让其扣押使团其他成员,只放陈洪范回去“活动”,为清朝刺探情报,招降南明官员。
左懋第等人被带回北京后,囚禁在清朝的太医院内。多尔衮派洪承畴、李建泰等原明朝的降官劝左懋第投降,均被左懋第骂走。多尔衮自入关以来,见了太多卑躬屈膝的无骨官员,听闻左懋第忠贞不屈,心中顿生敬佩,因此他一直将使团成员们囚禁,并未杀害。
光阴如梭,转眼到了弘光元年五月,清军下江南,占领南京。多尔衮认为时机已到,通知使团成员:大明已亡,你们赶紧归顺投降。左懋第听到南京失陷的消息,老泪纵横、提诗明志:“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左懋第大义凛然、铮铮铁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有骨气。听闻弘光朝廷已经崩溃,不少使团成员都动了投降的心思。
其中有一个叫艾大选的人偷偷剃发,要向清朝投降。左懋第得知后,立即召集使团成员们,当众将艾大选乱棍打死。这下,多尔衮忍无可忍了,你自己不投降也就算了,还阻止别人投入“我大清”的怀抱,要气死我啊!
多尔衮很快派兵进入太医院,强令使团成员们投降,否则死路一条。在死亡的恐惧之下,不惧者往往是少数。
刘泽清早期与东林党交好,拥戴潞王,但在得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都拥戴福王之后,他立即转向,加入“拥福派”,让东林党人们恨之入骨。
左良玉早年受东林党人侯恂提携,与东林党渊源颇深,东林党以黄澍为中间人,结交左良玉向马士英等人施压。
马士英于是下令在长江上修建军事要塞,防左良玉东下。这样一个派系林立、内斗不止的政权,是难以积极进取、大展宏图的,因此“借虏平寇”可以说成了唯一的可行之举。
当时南明所有人的共识就是先用借虏平寇拖住北方两大军事集团,然后自己借机先清理内部,完成整合后在看形势北伐,恢复旧日河山。
朱宏三听到冯若舒这么解释也很新颖,不过想一想这样也不失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给弘光朝足够的时间,比如说十年的话,满清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万众一心的南方政权。
但是可惜的是,历史不能假设,李自成的无能,加上清军超强的战斗力,还有多尔衮入关后正确的施政方法,最后要加上弘光朝内部斗争的残酷性。
弘光朝到灭亡也没整合好内部,导致内部自己先乱了起来,再加上清军南下,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的机会,剩下的永历又坚持了十多年,不过是一个王朝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朱宏三听完点了点头,心中想道:“看来看历史不要带着有色眼光去看,所有的当事者没有傻子,他一定是做出了当时历史环境下十分正确的选择。至于对错那是谁也把握不了的。”
既然已经确定了“借虏平寇”的策略,那必然是要将其付诸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选派官员组建使团,北上与清朝接洽。
但这第一步,对弘光朝来说,还真有点难。平日里高呼精忠报国、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东林搅屎棍们,一听说要去虎狼之国、夷狄之邦,之前的豪言壮语顿时灰飞烟灭,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
不过,自告奋勇者也还是有的,前都督同知陈洪范主动请求担任使臣。另一位叫左懋第的官员由于其母灵柩在北京,也主动表示要充当使节。还有一位马绍愉曾经在崇祯年间出使清国,与皇太极谈判,弘光朝廷把他也凑上,最终组成了以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三人为使臣,规模达数百人的使团。
这个地方一定要剧透下这些使团成员的际遇,真是闻者落泪啊。
南明使团一路历经波折,于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到达北京。清朝方面将他们安置在鸿胪寺,派兵看守,形同软禁。
使团成员在北京期间,清朝官员们傲慢无礼。多尔衮由于根本没有与南明议和通好的打算,根本不接见使团成员,派人收取使团带来的金银绸缎之后,就打发他们滚蛋。
清朝原本派兵护送使团成员南下,刚走不久,多尔衮突然反悔,派人将左懋第、马绍愉等人带回,只允许陈洪范回南明。
一般认为,这是陈洪范暗中使坏,密报清廷,让其扣押使团其他成员,只放陈洪范回去“活动”,为清朝刺探情报,招降南明官员。
左懋第等人被带回北京后,囚禁在清朝的太医院内。多尔衮派洪承畴、李建泰等原明朝的降官劝左懋第投降,均被左懋第骂走。多尔衮自入关以来,见了太多卑躬屈膝的无骨官员,听闻左懋第忠贞不屈,心中顿生敬佩,因此他一直将使团成员们囚禁,并未杀害。
光阴如梭,转眼到了弘光元年五月,清军下江南,占领南京。多尔衮认为时机已到,通知使团成员:大明已亡,你们赶紧归顺投降。左懋第听到南京失陷的消息,老泪纵横、提诗明志:“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左懋第大义凛然、铮铮铁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有骨气。听闻弘光朝廷已经崩溃,不少使团成员都动了投降的心思。
其中有一个叫艾大选的人偷偷剃发,要向清朝投降。左懋第得知后,立即召集使团成员们,当众将艾大选乱棍打死。这下,多尔衮忍无可忍了,你自己不投降也就算了,还阻止别人投入“我大清”的怀抱,要气死我啊!
多尔衮很快派兵进入太医院,强令使团成员们投降,否则死路一条。在死亡的恐惧之下,不惧者往往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