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有转世灵童之说,道门也是相信宿慧的。如那位吕祖,大家都相信他就是有宿慧的人,前世也是天界大能,因此才能年纪轻轻就变成人们口中纯阳仙人。丹鼎宗的南宗六祖也是差不多,他们同样没几年就修炼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但是,听到符箓三宗的人说顾衡短短数年,就将符箓三宗的根本典籍融会贯通,凝结了符箓种子,对于符箓的认知也极为深刻,他们差点都要以为顾衡是符箓三宗的那位先祖转世了。

    丹鼎宗对此自然是难以置信,不过符箓三宗信誓旦旦,丹鼎宗顿时也有些心动,当下便下了决心,要去拜访一下。

    顾衡对于丹鼎宗的道法自然也是很感兴趣的,外丹之法也就算了,受过科学神教洗礼的顾衡真不觉得什么朱砂水银硫磺之类的东西能练出什么丹药来,也亏得这个世界对于许多东西压制很大,□□什么的威力都比较小,就算是炸炉了,这些道士又有一些武功在身,危机感都很强,所以很容易就能避开,不会出什么问题。顾衡很怀疑外丹之法在传承过程中出了错,被一代代道士给解读错了,就像是西方那些炼金术士一样,为了保密,将配方层层加密,以暗语指代,结果后人没掌握解密的方法,就将配方理解错了,以为是用各种重金属和矿物炼丹,比起炼丹来,顾衡更相信这是古代方士的炼金术,可以用来炼制各种合金或者是假金的。

    倒是内丹之法,按照顾衡从外面流传的一部分道书里头的理解,顾衡就意识到,这是一种以自身为鼎炉,将精气神凝聚起来的法门,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顾衡也不清楚,如今等到丹鼎宗的人自动送上门,顾衡觉得自己可以解惑了。

    不懂道门诸多术语的人,若是跟道门的人一块论道,就会很吃力,他们连论道都喜欢搞得玄之又玄,也难怪当年跟佛门争锋一度落于下风。看看佛门是怎么争取信众的,寺庙里头开俗讲,佛经里面讲述的也都是一些比较易懂的佛祖菩萨的事迹,一听就能明白,总之,甭管原始佛教的教义如何,到了中原之后,被中原一代代高僧翻译包装之后,字字句句都是佛祖的慈悲,都是在导人向善,因此,尽管历代王朝多次灭佛,却依然扑灭不了佛教的生命力。毕竟,佛教的教义是真没多少问题,也真的很能吸引底层百姓的信仰。

    而道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佛门里头,很多高僧都是草根出身,他们甚至未必有多少文化,因此,佛经什么的,拗口的也可以有,但是,更多的还是那种比较简单易懂的,让这些僧人可以循序渐进。而道门,从成立以来,就是精英化的作风。老子是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道门的另一个代表是轩辕黄帝,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以至于如今的王室,别管怎么改朝换代,追溯之下,都是轩辕黄帝的血脉。轩辕黄帝当年何等文治武功,自然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即便是如今,黄帝内经也被学医之人奉为圭臬。

    道门在传承的过程之中,有名有姓的几乎都不是底层出身,南华真人庄子也是贵族,要不然也不至于能被举荐做官,无非就是他不乐意而已。汉室初期以黄老治国,可以说,汉朝开国前面几十年,黄老一派都是处在权势这个金字塔的顶端。等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不再是显学,而是向着宗教化发展,但是依旧是许多家族乃至阀阅的传承。像是东汉末年,太平道大贤良师也是得了南华真人的传承,他自身也不是真的寒门出身,五斗米教,天师道什么的也是从那个时候传承了下来,等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道教在佛教的刺激下正式成立,道教的代表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精英,出身也绝对不低。道教那个时候,主要的传承方式还是家族传承,加上魏晋时候清谈的作风,大家都喜欢玄而又玄的东西,道教的经义也是在那个时候基本形成,最终,各家传承的经义说得好听点是玄奥,说得难听点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就是纯粹难为人。一条经义,放在这一派是这个解释,放到另一个人嘴里,又是另外一个解释,都能说得通,至于评判标准吗,呵呵,还真没有。

    道门那时候跟佛门辩经,多半都是输家,偏偏最终还是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依旧喜欢玩高屋建瓴,虽说一直保持着影响力,但是也就是那样了,不得不走上层路线,暗中鼓动灭佛,反正我说不过你,争信徒争不过你,那我就从物理层面上毁灭你!

    也亏得佛门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总是广收门徒,兼并土地,还公然放高利贷什么的,可谓是生财有道,谁家喜欢看到一个占据了大量财富,还不需要服徭役纳税的宗教呢,一两个也就算了,偏偏佛门势力膨胀速度一向很快,一旦膨胀得超过了皇帝的底线,都不用道门如何挑拨,上面就会琢磨着灭佛了。

    不过如今嘛,佛门自个不争气,将自个的名声臭掉了,总要等到风头过了,才能出来,只是如今,情况又是不同了,丹鼎宗跟符箓宗还有妥协的余地,佛门可没有。佛门给的是虚幻的希望,符箓宗给的是真实的好处。中原百姓求神拜佛最是讲究实际不过,没有好处,有什么值得信奉的。

    丹鼎宗为了是否要给顾衡观看自家根本典籍的事情,也是讨论了半天,最后才算是达成了一致,只要顾衡不将自家根本典籍泄露出去,那么,就当顾衡是自家弟子一般看待了,甚至,他若是能够解决丹鼎宗的传承问题,给顾衡一个客卿长老的名分也不是不行。

    因此,顾衡不久之后,就得到了丹鼎宗各个支脉送过来的根本典籍,甚至有南宗六祖的手书,这些可是战乱的时候,南宗的弟子费尽心思保存下来的,丹鼎宗几个支脉之间尚且不愿意互相交换,如今却都落到了顾衡手里。

    透过那些很多时候都显得佶屈聱牙,云里雾里的文字,顾衡却是真正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一定的智商,那真是不要想着去修道,三年能出一个状元,但是未必能出一个能解读道经的人。

    之前道门之中有人跟门下弟子开玩笑,你不是修道的料,连道经都读不懂,不如收拾一下行李,下山考状元去吧!这其实也凸显了黄裳的难得,黄裳那真是天生的修道种子,修订一下《万寿道藏》,就自行领悟了道门玄功,要不是当年道门不知道黄裳的事情,只怕早就上门抢人了。可惜,等到大家听说了《九阴真经》的时候,黄裳已经不知所踪了。

    王重阳当年也是丹鼎一派,夺得《九阴真经》之后,对于黄裳之才,那真的是自愧不如。毕竟,黄裳修道,纯粹是半路出家,深得无为之道,不知不觉就悟通了道家的道理,修成了道门的玄功,他奉命处理明教之事的时候,虽说不懂武功招式,但是光凭着一身道门内功,已经是宗师一流,以至于明教在黄裳手下死伤惨重,最后只得拿黄裳的家人泄愤。

    可惜的是,一直到《九阴真经》横空出世,道门才知道黄裳其人,若是早早将其接引到门下,不愁道门不再出一个六祖一般的人物,只是黄裳后来发现仇人都老死之后,将《九阴真经》撰写下来,便彻底隐世不出,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顾衡在结合了丹鼎与符箓两个支派的典籍之后,只觉灵感爆棚。不管是丹鼎宗还是符箓派,都是来源于老子,甚至都可以说是文始真人关尹,这位当年在函谷关遇见老子骑牛而来,一路西行,挂印而走一路侍奉,得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日日听老子讲道,之后就一直在终南山修行,因为一卷《道德经》,文始真人开辟了一脉道统,经过多年下来,各个弟子又逐渐选择了其他道路,最终延伸出了道门如今的各个支脉,文始真人在道门的神仙谱系之中也被代代加封,如今已经是文始帝君。

    从道门的诸多典籍之后不断推演追溯,顾衡竟是还原了当年文始真人留下的道统,只是,道法这种东西,也是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未必今不如古,《道德经》流传这么多年,那是高屋建瓴的理论,并无具体的修行之道,文始真人的修行之法,也并不适合如今的时代,只是经过追溯,顾衡却是把握到了世界这么多年来发生的变化,对于道门这么多年来道法的演变也有了清晰的脉络,站在前人的高度上,顾衡竟是把握住了修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