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间志》记载,“一夫更田二三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身体强健的农夫耕种一亩良田,一年能收大概两百来斤麦子,而一户人家若想维持基本的温饱,如果没有个二三十亩地,怕是还要饿肚子。

    南方的稻田产量倒是高些,但也不过亩产四百来斤的样子。

    土豆和番薯呢,不仅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主食,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达三千到四千公斤,当然这是后世科学种植加上培育良种的结果。

    但就算在明朝,木有化肥,大粪总有吧,产个一千公斤总没有问题吧?就换算成明朝的石,一亩也能产十五六石。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以前需要三十亩地方能养活一户人家,现在一两亩地就够了。

    而且土豆不似麦子、水稻般对水土有较高要求,只许简单的切吧切吧栽种到土壤中便可成活,红薯则更简单,以藤做秧,皆是拈手可得!

    什么是神器?这便是了!

    听完刘鸿渐的一番解释,崇祯与诸位阁老皆是瞠目结舌,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刘鸿渐。

    “爱卿,此话当真?”看了一会,崇祯终于意识到面前的年轻人没有跟他开玩笑。

    “皇上,臣再强调一次,这,是真的,皇上若能把此两种作物推广开来,则天下无饥民矣!”

    在山西辽东见多了饿的骨瘦如柴的百姓,能为他们谋些福利,刘鸿渐也是极为郑重。

    “王二喜拟旨,年后,不,户部即刻派人去南方,收购土豆与番薯,价格皆以爱卿所说,按一两银子一斤算!”

    王二喜与户部尚书倪元璐拱手领命。

    “若爱卿所言不虚,当是又为大明立了一个大功,朕,都不知如何赏赐你了,爱卿你说吧!想要什么?只要不越礼制,朕都答应你!”

    只天下无饥民一项,便足矣功盖千秋,崇祯极为高兴,甚至有些失态。

    “皇上,臣辽东、山西一行见饿殍满地,亦是心有戚戚然,能为百姓谋些好处,臣也开心,至于什么奖赏,臣现在并不缺什么。

    只是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鸿渐犹豫了一下,因为接下来要说的,无异于割皇上的肉。

    “爱卿但说无妨!”崇祯倒是极为爽快。

    “微臣记得年初时查抄贪腐,除却银两财物外,那些贪腐官员皆有良田无数,不知这些耕地有多少,均在谁人手中?”

    刘鸿渐刚说完,崇祯面色便有些不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