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512章空军竞赛再起【万字大更】

    张克林加入中华帝国的核武研究部门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利用人工嬗变来寻找适合用作武器级核裂变的新元素。//--//(shuhaige -- 全文字)通过人工嬗变方式,张克林继续使用氘来撞击铀系列元素来合成新元素,从中挑选出适合热核反应的元素。

    此时的中华帝国,经过多年的巨额资金投入,天然铀战略储备计划已经执行了二十多年,位于辽东半岛渤海湾的铀矿石囤积基地已经储备了1.2亿吨铀矿石,理论上可以提炼出4.6万吨铀。不过,中华帝国在战前的铀提纯技术上面还不成熟,仅仅能够提炼出浓度4.5%的铀元素,刚刚达到核反应堆所需浓度,而且产能有限,仅仅能够满足实验室研究的日常消耗之用。

    到了战后,中华帝国核子物理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器械不断的得到升级和改进,尤其是机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的离心机陆续研发成功,精度也得到大幅度改良,除了能够为实验室提供大量的高纯度的铀元素外,更可以为帝国铀元素的战略储备提供保障。

    中华帝国经过多年的铀矿石战略储备计划,已经在澳洲建立了大型铀矿开采基地,每年从澳洲运回国内的铀矿石在渤海湾辽东铀浓缩基地进行提炼。至光华二十七年,中华帝国战略储备中心已经储备825吨浓度达到75%的浓缩铀,已经基本上接近武器级别所规定的80%浓度下线。

    这些高浓度的铀原料为核子实验室的研究和试验提供了基础,不过缺乏诱导核反应的关键原料钚,因此核武实验室的下一步则是进一步提存浓缩铀和寻找新式的热核反应元素。

    诱发核反应的元素虽然在自然界里也存在,但含量太少,不被人们所知和发现。因此创造新元素就成为了关键,而张克林的人工嬗变技术也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张克林不辱使命,在光华二十七年三月,利用氘来撞击铀系列元素,最终经历上千次撞击试验后发现,用氘来撞击铀-238之后,合成了一个拥有热核反应性能的新元素——这就是钚元素,并且连续发现钚元素的多个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约为八千万年,足够使钚以微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而钚-239的半衰期为24100年,符合跟铀-235进行热核反应条件的元素,很快被核武实验室确定用来制造核子武器的物质。另外还有钚-241,他们都易于裂变,即它们的原子核可以在慢速热中子撞击下产生核分裂,释放出能量、伽马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辐射,从而形成核连锁反应,并可以应用在核武器与核反应炉上。不过,很快核武实验室研究发现,钚-239当中伴随大量的钚-238、钚-240等同位素,其中钚-240自发裂变的比率很高,容易造成中子通量激增,因而影响了钚作为核武及反应器燃料的适用性。

    这样一来,原本制造钚元素就非常困难了,还得将钚-240从钚-239当中分离,二者太过接近,给分离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尽管得到了钚元素,也找到了适合核反应的钚-239元素,但是仅仅只能在实验室里少量制得,张克林第一次得到的钚元素只有可怜的50微克,而且还必须镶嵌在有机玻璃里才得以保存下来。随后中华帝国核武工程实验室加大了力度制取钚元素,耗费1.2亿龙币建造的大型离子对撞机,每次大规模的临界钚元素生产只得到了5克钚,一次耗费的电费却高达十万龙币,成本之高昂令帝国上下为之震惊。因此想要达到武器级别的钚产量和浓度需求的工业化生产,以中华帝国现在的技术和设备能力还十分不足,需要大幅度提升技术和设备能力。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当王辰浩得知核武实验室里率先提炼出来的钚元素的消息后,还是大为高兴的,下旨嘉奖了张克林等实验室的科学专家们,要求他们再接再厉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完成核子武器的研究。当然,核武实验室找到了钚元素,也给核子工程实验室的居里夫人和卢瑟福等人指明了方向,尽管居里夫人等人还没有发现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秘密的核武实验室存在,但也因此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居里夫人上书给王辰浩询问是否在瞒着他们开发核武器,对此王辰浩坚决予以否认。由于居里夫人等人没有直接证据,加上钚元素的出现令热核反应成为现实,以及云南地区经过多年的搜寻终于找到了控制核反应的高纯度石墨,还有重水的提炼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刻,他们的精力纷纷被马上就要投入研发的轻水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工程所吸引,很快就淡忘了。

    中华帝国的第一座试验用重水反应堆在葫芦岛军事基地附近的一个无人小岛上建立,是卢瑟福、居里夫人等核子工程科研人员用来试验减缓和冷却核子反应之用,目的就是控制链式核反应,使得核反应的放能和吸能过程在工作人员的有效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重水是核反应的有效减缓和冷却制剂,但重水的提炼价格太过高昂。卢瑟福等核子物理科学家们认为既然研究核反应堆是为了发电造福人类,如果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的话,开发起来就没意义了。因此,很快他们想办法用普通的水来代替重水,于是轻水反应堆项目也同时列入开发研究方案当中。

    整体来说,中华帝国的核子反应堆工程和核武器工程在1927年以后的研发速度都大幅度提升,一旦试验用的重水反应堆或者轻水反应堆成功,那么核电站就可以着手建立了。同样,一旦铀浓缩工程达到90%以上(52千克)的浓度和浓缩钚达到25%(16千克)以上的临界质量状态,就可以实现核武器的生产。

    可以说,中华帝国此时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尽管一直未能把爱因斯坦等核物理专家们请到中华帝国,但中华帝国凭借现有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还是出色的走到了这一步,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在全球其他国家当中,对于核物理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论起跑线状态,没有人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作用。

    在整个条约时代里,中华帝国因为拥有绝对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因此不用担心其他国家在常规武器方面超越中华帝国,所以帝**方便将精力都放在了核武器工程上面。常规武器方面,中华帝国自战后开始,一直使用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研发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各种军事装备的大规模更新都停止了,只保留实验室内的科研项目,帝国海陆空三军及二炮部队在想到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进行装备的更新和换代。例如陆军在南非战争前一直使用大战期间的装备,包括16战车、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在内的武器装备服役了十几年。同样,空军装备也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以雷电战斗机和地狱火战斗机作为主力战斗机,以h2n1轰炸机作为主力轰炸机来使用,这些作战飞机同样是十几年以上的服役年龄,修了再补补了再修,直到南非战争爆发后中华帝国国会才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空军才得到新的歼十、轰六等先进作战飞机的订单。

    作为中华帝国掌控全球的功臣,中华帝国海军也在条约时代里放了长假,其主力舰也基本上都是服役了十五六年的战舰,最老的唐级战列舰服役了十六年,晋级战列巡洋舰则服役了十七年之久。而海军主力舰当中最新的主力舰是清级战列舰,但并非是当年中华帝国海军造船厂里建造的那些超级战列舰,而是中华帝国海军将俘获自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号、蒙大拿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奇尔沙治号这五艘搭载16英寸巨炮的超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以中华帝国清级战列舰进行命名,使其一直服役到现在。(--网点shuhaige点)

    可以说,中华帝国三军将士们在整个条约时代里是相当悠闲的。但是,欧美各国却不一样,在最初七八年间,各国因为财政无力支撑强大的军备,所以没有什么动作,跟中华帝国一样,海陆空三军放了长假,很多一战时期的装备一直用到现在。

    但随着欧美各国经济的不断恢复,各国的鹰派人物陆续抬头,纷纷出台军备预案。

    不过,受限于五国公约,五大常任理事国即便是扩充军备也不可以超过条约的规定。

    1927年开始,南非战争当中,德国的亨克尔战斗机的横空出世,一度打破了中华帝国空军的霸权地位,将战后全球称霸的雷电战斗机赶下了神坛,就连中华帝国的地狱火战斗机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来应对挑战。

    法国是最先从中华帝国获取了相关的情报,一方面从中华帝国进口地狱火战斗机来抗衡德国空军的亨克尔战斗机,另一方面也开始自己研发先进战斗机。

    20年代末期,全球航空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国战斗飞机纷纷追随中华帝国空军的发展方向,开始向单翼、可收放起落架、全金属结构等方向发展。作为传统航空大国的法国自然不甘于人后,1926年法国空军航空技术服务部提出了研制现代化单翼单座战斗机要求,代号“c1”。

    按照c1的要求,莫拉纳_索尼埃公司在保密状态下研制出了一种下单翼战斗机——s.405。当然,这款战斗机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立项研究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法**方的满意,加上法国政府迟迟没有通过对空军装备的拨款,所以该机的研发经费不足,一直拖拖拉拉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