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对德国进行全线大反攻作战,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德军全线后撤,全世界媒体几乎都异口同声的大呼“德国完了”,这让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感到了担忧。
到不是王辰浩知晓了希特勒的阴谋,相反王辰浩担忧德国就这样战败了的话,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中华帝国依然处于严重的矛盾心理当中。一方面,中华帝国担忧德国和同盟国世界力量太过强大,将来会威胁中华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德国就这样就这样被协约国打败的话,那么没有参战的中华帝国得不到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分配,同时苏联成为战胜国的话,将成为中华帝国最具威胁的邻国。
而偏偏王辰浩对历史上的苏联深为忌惮,苏联威胁论甚至超过德国威胁论,作为中华帝国的邻国,王辰浩不希望苏联被德国打败,但更不希望苏联打败德国成为战胜国,因为后者更具威胁性。
对于中华帝**方而言,张自忠等人之前一直看好德国,觉得同盟国的实力强大,肯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一直游说王辰浩和国会加入同盟国作战,以期待从同盟国那里获得战胜国利润。
但当德军在外高加索地区败给了小小的亚美尼亚军,以及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进行大反攻之时,张自忠等帝**方的态度渐渐的发生了变化。而随着英法协约国发起大反攻。德军在西线和东线同时遭到空前的军事压力而被迫后撤时,帝**政各界相当一部分此前支持同盟国的官员们顿时改了口风,甚至直接附和国际媒体大呼同盟国要完了,中华帝国应该加入协约国参战。如果参战晚了,就得不到战胜国的胜利果实了。
不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最终取得胜利,中华帝国的根本战略是不变的。那就是在最后时刻加入即将获胜的一方,然后分享胜利果实。这样。从战争期间的倒卖军火,再到战后瓜分胜利果实,中华帝国都将赚的金玉满钵,是最大的赢家。
可以很肯定的是,中华帝国最终是会参战的。但是到底加入哪个阵营,帝国官员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说辞什么都有。
“先等等看,德国不会这么容易就战败的。”
面对文武百官们的争执不下。王辰浩则做出表态,要求帝**政双方暂时静观其变。
王辰浩做出这个决定亦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战至最后,直到美苏军队攻入柏林才投降。如今的德国远比历史上的强大了数倍,而美国更是选择加入了同盟国,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下,同盟国的力量几乎是英法苏的两倍以上,因此王辰浩判断德国不会轻易战败。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败的。
当然,王辰浩的想法是不被文武百官们所知晓的,他们只能凭借眼前的局势来做出判断。不过王辰浩既然要他们在等待一段时间,就算他们持不同意见,亦不会正面反对。不过。私底下他们却是在各自忙活了起来。
帝国政府方面,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积极跟英法苏驻华代表会晤,一方面加大了对协约国的物资供应量和供应速度,在价格上不再漫天要价了,而是降至战时的合理水平上,以此来表达中华帝国对协约国的支持正在加大。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协约国代表都在不停地游说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一开始宋教仁等帝国政府官员们根本不看好协约国会赢,如今协约国似乎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大反攻的开始让宋教仁改变了态度。
虽然宋教仁现在还能肯定中华帝国最终会站在哪一方,但很显然中华帝国会站在赢面大的一方,此时同盟国攻势受挫,协约国展开反击,且有一战定乾坤的架势,这让宋教仁开始倾向于协约国。当然,不到局势明朗的那一刻,宋教仁是不会最终表态的。但就眼前局势而言,宋教仁选择了暂时松松口风,向英法苏等协约国适当的表达可以考虑的意向。
可以考虑,这对宋教仁来说,已经是目前他最大的让步了。英法苏等国代表对于这个似是而非的回答却是非常兴奋,因为在这之前,中华帝国是拒绝对世界大战阵营选择透露任何观点和态度的。
英法苏协约国代表迅速组成联合代表团,希望就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一事进行深入谈判。出乎意料的是,中华帝国方面竟然同意了,但并未公开,而是以闭门秘密会议的方式进行。
在闭门会议上,中华帝国代表提出了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政治上中华帝国要求荷兰放弃荷属东印度,承认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合并为一个国家新加坡。中华帝国不会加入协约国,但允许协约国成员国以个人身份加入大中华共荣圈。经济上,中华帝国要求协约国各国将每年的国库黄金和白银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交给中华帝国央行保管,以换取中华帝国的对该国的贷款和援助。中华帝国向协约国各缔约国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亦或者直接参战,但作为交换条件,协约国各成员国禁止研发核武器,核能的利用将在中华帝国的监管下进行等条件。
中华帝国提出的条件都很苛刻,协约国各国一时间都无法接受,但他们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多条件是可以继续让步和商谈的,因此都表示会进行考虑,没有将结盟的大门关死。
不管怎样,中华帝国肯松口。对于协约国来说,条件答不答应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华帝国已经表露出了军事支持协约国的意向,这本身就是协约国的一场大胜。
然而。协约国所不知道的是,同样的条件,中华帝国政府同样也对同盟国方面开了口。
中华帝国的赌注两边压。对同盟国也开出了条件。
尽管德国、美国这两个主要同盟国成员国对中华帝国都抱有强烈的敌意,但是摆在同盟国面前的最大敌人暂时还是协约国。在把协约国打败之前,美德两国都不希望得罪中华帝国。他们没想过跟中华帝国结盟,但亦不想让中华帝国跟协约国方面结盟。
到不是王辰浩知晓了希特勒的阴谋,相反王辰浩担忧德国就这样战败了的话,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中华帝国依然处于严重的矛盾心理当中。一方面,中华帝国担忧德国和同盟国世界力量太过强大,将来会威胁中华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德国就这样就这样被协约国打败的话,那么没有参战的中华帝国得不到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分配,同时苏联成为战胜国的话,将成为中华帝国最具威胁的邻国。
而偏偏王辰浩对历史上的苏联深为忌惮,苏联威胁论甚至超过德国威胁论,作为中华帝国的邻国,王辰浩不希望苏联被德国打败,但更不希望苏联打败德国成为战胜国,因为后者更具威胁性。
对于中华帝**方而言,张自忠等人之前一直看好德国,觉得同盟国的实力强大,肯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一直游说王辰浩和国会加入同盟国作战,以期待从同盟国那里获得战胜国利润。
但当德军在外高加索地区败给了小小的亚美尼亚军,以及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进行大反攻之时,张自忠等帝**方的态度渐渐的发生了变化。而随着英法协约国发起大反攻。德军在西线和东线同时遭到空前的军事压力而被迫后撤时,帝**政各界相当一部分此前支持同盟国的官员们顿时改了口风,甚至直接附和国际媒体大呼同盟国要完了,中华帝国应该加入协约国参战。如果参战晚了,就得不到战胜国的胜利果实了。
不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最终取得胜利,中华帝国的根本战略是不变的。那就是在最后时刻加入即将获胜的一方,然后分享胜利果实。这样。从战争期间的倒卖军火,再到战后瓜分胜利果实,中华帝国都将赚的金玉满钵,是最大的赢家。
可以很肯定的是,中华帝国最终是会参战的。但是到底加入哪个阵营,帝国官员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说辞什么都有。
“先等等看,德国不会这么容易就战败的。”
面对文武百官们的争执不下。王辰浩则做出表态,要求帝**政双方暂时静观其变。
王辰浩做出这个决定亦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战至最后,直到美苏军队攻入柏林才投降。如今的德国远比历史上的强大了数倍,而美国更是选择加入了同盟国,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下,同盟国的力量几乎是英法苏的两倍以上,因此王辰浩判断德国不会轻易战败。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败的。
当然,王辰浩的想法是不被文武百官们所知晓的,他们只能凭借眼前的局势来做出判断。不过王辰浩既然要他们在等待一段时间,就算他们持不同意见,亦不会正面反对。不过。私底下他们却是在各自忙活了起来。
帝国政府方面,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积极跟英法苏驻华代表会晤,一方面加大了对协约国的物资供应量和供应速度,在价格上不再漫天要价了,而是降至战时的合理水平上,以此来表达中华帝国对协约国的支持正在加大。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协约国代表都在不停地游说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一开始宋教仁等帝国政府官员们根本不看好协约国会赢,如今协约国似乎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大反攻的开始让宋教仁改变了态度。
虽然宋教仁现在还能肯定中华帝国最终会站在哪一方,但很显然中华帝国会站在赢面大的一方,此时同盟国攻势受挫,协约国展开反击,且有一战定乾坤的架势,这让宋教仁开始倾向于协约国。当然,不到局势明朗的那一刻,宋教仁是不会最终表态的。但就眼前局势而言,宋教仁选择了暂时松松口风,向英法苏等协约国适当的表达可以考虑的意向。
可以考虑,这对宋教仁来说,已经是目前他最大的让步了。英法苏等国代表对于这个似是而非的回答却是非常兴奋,因为在这之前,中华帝国是拒绝对世界大战阵营选择透露任何观点和态度的。
英法苏协约国代表迅速组成联合代表团,希望就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一事进行深入谈判。出乎意料的是,中华帝国方面竟然同意了,但并未公开,而是以闭门秘密会议的方式进行。
在闭门会议上,中华帝国代表提出了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政治上中华帝国要求荷兰放弃荷属东印度,承认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合并为一个国家新加坡。中华帝国不会加入协约国,但允许协约国成员国以个人身份加入大中华共荣圈。经济上,中华帝国要求协约国各国将每年的国库黄金和白银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交给中华帝国央行保管,以换取中华帝国的对该国的贷款和援助。中华帝国向协约国各缔约国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亦或者直接参战,但作为交换条件,协约国各成员国禁止研发核武器,核能的利用将在中华帝国的监管下进行等条件。
中华帝国提出的条件都很苛刻,协约国各国一时间都无法接受,但他们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多条件是可以继续让步和商谈的,因此都表示会进行考虑,没有将结盟的大门关死。
不管怎样,中华帝国肯松口。对于协约国来说,条件答不答应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华帝国已经表露出了军事支持协约国的意向,这本身就是协约国的一场大胜。
然而。协约国所不知道的是,同样的条件,中华帝国政府同样也对同盟国方面开了口。
中华帝国的赌注两边压。对同盟国也开出了条件。
尽管德国、美国这两个主要同盟国成员国对中华帝国都抱有强烈的敌意,但是摆在同盟国面前的最大敌人暂时还是协约国。在把协约国打败之前,美德两国都不希望得罪中华帝国。他们没想过跟中华帝国结盟,但亦不想让中华帝国跟协约国方面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