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爷子这些天也在发愁妹子一家以后的生活。两个顶梁柱失了生计,家里又没有田地,就算眼下手里还有些银子,可也不能坐吃山空啊。

    这不,一听了王氏的话,王老爷子二话不说就表示支持,还说怕她们都是妇道人家出去受人欺负,如今地里已经没有农活可做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让孙子王远丰陪他们一起去,若有什么事也好照应。

    刘氏也说,不必去村里买豆角,自家菜园子里每天早上摘的都吃不完,已经晒了够一家人冬日吃的干豆角,新鲜的却还是一茬接一茬的长出来,纪家这门营生正好能帮自家处理一下。

    王氏领了哥哥嫂子的好意,却不愿意白用王家的豆角。

    若是自家吃的也就罢了,如今却是自家用来赚钱的,怎能如此?况且王家日子也不大好过,如今地里刚播下秋粮,几个侄子和成了家的两个侄孙每日都要去镇上打零工赚家用。

    这时节豆角虽不怎么值钱,可若是挑到镇上去卖,一斤一文钱还是有的。

    一个要白给,一个要给钱,两边一时僵持不下,王老爷子知道王氏的性子,这样下去只怕她宁愿去别人家出银钱买去。

    最后王老爷子拍板,先去纪家尝一尝这个蒸面条好不好吃,看看会不会有人买再说。一行人这便来了纪家院子。

    蒸面做好,曾氏也熬好了香香的小米粥。

    无论天多热,大梨树下永远有一片树荫,且靠近水井,竟是比屋里要凉快许多。

    因此,纪家这一向除了下雨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树下吃饭,乘凉,或是聊天,除了桌椅之外,树下还放了一张绳床和躺椅,午后把大门一关,在树下小憩也是可以的。

    仍旧是在大梨树下,一人一碗蒸面和小米粥上了桌,香味立即散开。

    王老爷子先尝了一口面,赞不绝口道:“真是不错,怎么就没想过面条还能这么吃呢?”

    刘氏也觉得好吃,还是忍不住白了王老爷子一眼道:“这又是肉,又是油的,就是想得到谁家又吃得起?”

    是啊,他们农人一年四季没个闲的时候,却还不能顿顿吃百米白面,且蒸着吃的更费面粉一些,一看就是放了许多油的,还要有肉才更好吃,谁家舍得这样吃呢?

    王老爷子是个知足的人,他们京城边上的人日子已经过得算好的了。自家这些年日子难过,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多,半大孩子死能吃,却还不怎么顶用。如今孙子渐渐长大,能顶大人干活了,也能出去打零工,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妹子,我看这个蒸面卖得,这么好吃,若是我看到,只要手里有两个钱,也会买一碗来尝一尝。”王老爷子边吃边说,“只是怎么卖你们可想好了?多少钱一碗,家里有那么多碗筷吗?什么时候开始做?”

    这些纪姝还真都想好了,因此她对王老爷子道:“舅爷爷,我们都想好了,暂时不打算放肉做,只先买些棒骨熬汤,用骨汤来做菜蒸面,虽看不到肉,吃起来却是一样香的。”

    纪姝想着昨日一家人商量定下的价钱,继续道:“至于价钱吧,就定五文钱一碗,还送一碗绿豆沙解暑。我们算过了,卖出去一碗面,差不多有一文钱的盈利。”

    王氏也道:“可不是,镇上的一碗素面也要五文钱一碗,咱们也卖五文,不贵了。家里没有那么多的碗筷,正打算下晌日头小点,我跟阿姝去镇上买一些回来。”

    王老爷子见她们都有成算,也不再多说,只叮嘱了下晌让王远丰赔她们祖孙俩一起去镇上,也好帮忙搬东西。

    又说好明日一大早自家把豆角摘了送过来,至于钱不钱的,等看看生意怎么样再说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