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先生见林英聪明好学,又认识不少字,再加上他对八路军有好感,知道八路军需要医务人才,便尽力传授一些医术给林英。他特意为林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把治疗护理外伤和一些常见病的的方法、用药一一教给林英,又帮助林英辨认草药,教给她熬制方法。
一天,邱老先生拿着一个手抄的本子对林英说:“这是我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把它写下来给你,以后会用的着的。”
接着又说:“我本事不大,在这山里山外给人看病三十多年,救了不少人的命。这些都是实用的东西,只是你要多学多琢磨。”
林英郑重地从老先生手中接过本子,表示一定好好领会。
邱老先生膝下无子,只有一个闺女,叫邱玉兰,今年二十六岁,嫁在本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邱玉兰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了些中医知识,虽然出嫁,仍时常来药铺帮忙。她见林英虚心好学,人又勤快,心中喜欢这个妹子。她主动把自己的针灸技术教给林英,还给林英拜了干姊妹。
林英白天去药铺学习,一早一晚就帮炊事员老张老秦做饭。
王铁柱的牺牲和李东山的暴露,使刘子文坚决放弃了去北河村筹粮的念头,他不想再给李鲁家里添麻烦。这样,小分队的粮食又断供了,在新的筹粮渠道还没建立的情况下,小分队战士们只有勒紧裤带度日子。
林英见战士们天天吃干地瓜秧,有时候伴点豆糁,有时候只有地瓜秧。她心疼战士们,给李鲁说“光吃这个怎么能行呢?还是回家再弄点粮食吧”
李鲁安慰她说,已经和王乡长商量过,派人去游击区买粮食了,再有几天粮食就运回来了,再坚持一下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做饭就成了大问题。林英每天都为小分队九十多号人的吃饭动脑子。她白天在药铺忙一天,晚上还要帮两个炊事员切泡好的地瓜秧,然后再拌上一点粮食,蒸熟了当第二天的早饭。蒸菜团子,蒸窝窝头,贴饼子,天天忙到深夜,变着样地给战士们准备第二天的饭食。除了帮助做饭就是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放下这个又拿起那个,把战士们的破衣服补了一个遍。
林英的忙碌赢得战士们的敬重,大家亲切地称她“英嫂”,就连房东邱大嫂也和她亲如姐妹,一口一个大妹子,一有空就过来帮她干活。
听说要走了,林英还有点舍不得师傅、姐姐,还有邱大嫂。她对李鲁说:“我刚跟着邱师傅学了点皮毛,说起来不应该走,但是,不走又怕给村里添麻烦,还让你老是挂着,那就一起走吧!”
李鲁说:“等把孙村一带收复了,就能和这里连成一片,到时候你想来就来,找师傅再请教也方便。”
第二天,小分队按照计划进行转移的准备。
王乡长赶来给小分队送行,答应一定看好留下的物资,待秋后天气转凉时,一起给小分队送过去。
大家正在忙着,忽听哨兵报告王正和张言回来了。
李鲁急忙跑到大门口迎接,三个人一见面,激动的拥抱在一起。李鲁见他两人虽然风尘仆仆,但脸上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心中便明白他俩带来好消息了。
三个人来到屋里坐下,王正一边喝水一边把出去寻找大队的情况简要作了汇报。
王正说,他们两人化装成做小生意的,边打听边向西南走,从根据地出去后,一直找到津浦铁路边上,后来又从敌占区返回根据地,半个月之前,他们到达抱犊崮一带,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小山村见到了杜大队长。
杜大队长在听了他俩的汇报后,悲喜交加,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握住两个人的手说,这次鬼子大扫荡,大队转战数百里,大小战斗经历七八次,配合军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但是,大队在反扫荡中也减员近四分之一,刘教导员和一中队长牺牲。现在,大队还有三百多人,正在附近几个村子修整。
杜大队长肯定了小分队在游击战中取得的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九十多人。还缴获了不少敌人的武器,牵制了鬼子的兵力,配合大部队完成了反扫荡,他称赞李鲁是个好指挥员。
王正说“我和张言凭记忆写下小分队人员名册,武器配备,还有需要上交的一部分缴获军需物资。”
一天,邱老先生拿着一个手抄的本子对林英说:“这是我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把它写下来给你,以后会用的着的。”
接着又说:“我本事不大,在这山里山外给人看病三十多年,救了不少人的命。这些都是实用的东西,只是你要多学多琢磨。”
林英郑重地从老先生手中接过本子,表示一定好好领会。
邱老先生膝下无子,只有一个闺女,叫邱玉兰,今年二十六岁,嫁在本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邱玉兰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了些中医知识,虽然出嫁,仍时常来药铺帮忙。她见林英虚心好学,人又勤快,心中喜欢这个妹子。她主动把自己的针灸技术教给林英,还给林英拜了干姊妹。
林英白天去药铺学习,一早一晚就帮炊事员老张老秦做饭。
王铁柱的牺牲和李东山的暴露,使刘子文坚决放弃了去北河村筹粮的念头,他不想再给李鲁家里添麻烦。这样,小分队的粮食又断供了,在新的筹粮渠道还没建立的情况下,小分队战士们只有勒紧裤带度日子。
林英见战士们天天吃干地瓜秧,有时候伴点豆糁,有时候只有地瓜秧。她心疼战士们,给李鲁说“光吃这个怎么能行呢?还是回家再弄点粮食吧”
李鲁安慰她说,已经和王乡长商量过,派人去游击区买粮食了,再有几天粮食就运回来了,再坚持一下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做饭就成了大问题。林英每天都为小分队九十多号人的吃饭动脑子。她白天在药铺忙一天,晚上还要帮两个炊事员切泡好的地瓜秧,然后再拌上一点粮食,蒸熟了当第二天的早饭。蒸菜团子,蒸窝窝头,贴饼子,天天忙到深夜,变着样地给战士们准备第二天的饭食。除了帮助做饭就是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放下这个又拿起那个,把战士们的破衣服补了一个遍。
林英的忙碌赢得战士们的敬重,大家亲切地称她“英嫂”,就连房东邱大嫂也和她亲如姐妹,一口一个大妹子,一有空就过来帮她干活。
听说要走了,林英还有点舍不得师傅、姐姐,还有邱大嫂。她对李鲁说:“我刚跟着邱师傅学了点皮毛,说起来不应该走,但是,不走又怕给村里添麻烦,还让你老是挂着,那就一起走吧!”
李鲁说:“等把孙村一带收复了,就能和这里连成一片,到时候你想来就来,找师傅再请教也方便。”
第二天,小分队按照计划进行转移的准备。
王乡长赶来给小分队送行,答应一定看好留下的物资,待秋后天气转凉时,一起给小分队送过去。
大家正在忙着,忽听哨兵报告王正和张言回来了。
李鲁急忙跑到大门口迎接,三个人一见面,激动的拥抱在一起。李鲁见他两人虽然风尘仆仆,但脸上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心中便明白他俩带来好消息了。
三个人来到屋里坐下,王正一边喝水一边把出去寻找大队的情况简要作了汇报。
王正说,他们两人化装成做小生意的,边打听边向西南走,从根据地出去后,一直找到津浦铁路边上,后来又从敌占区返回根据地,半个月之前,他们到达抱犊崮一带,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小山村见到了杜大队长。
杜大队长在听了他俩的汇报后,悲喜交加,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握住两个人的手说,这次鬼子大扫荡,大队转战数百里,大小战斗经历七八次,配合军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但是,大队在反扫荡中也减员近四分之一,刘教导员和一中队长牺牲。现在,大队还有三百多人,正在附近几个村子修整。
杜大队长肯定了小分队在游击战中取得的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九十多人。还缴获了不少敌人的武器,牵制了鬼子的兵力,配合大部队完成了反扫荡,他称赞李鲁是个好指挥员。
王正说“我和张言凭记忆写下小分队人员名册,武器配备,还有需要上交的一部分缴获军需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