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零五三年中期的形势来看,牧浩洋与戚凯威都有点好高骛远。
虽然进入五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已参战,而且都成了中国的盟国,只剩下土库曼斯坦还保持中立,主要是美俄联军在五月初屯兵土伊边境,使得土库曼斯坦当局不敢轻易变卦。
当然,这也与中国军队有关。[]
原因很简单,当时进驻中亚的中国军队,中国也就只有五个集团军,只有一个集团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四个集团军都在哈萨克斯坦,因此在土库曼斯坦方向上,中国的军事实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为土库曼斯坦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也就没能说服土库曼斯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略扩张已成强弩之末。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在军队规模仍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扩张的风险急剧增加,必须放慢脚步。
事实上,到二零五三年五月,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三百万。
问题是,中国陆军的战线也比五个月前扩大了两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征召了三百万军人不等于获得了三百万能够作战的战士。原因很简单,武器装备的产量跟不上,很多部队都没获得必要的主战装备。
当时,中国陆军中,总共只有十八个集团军获得了主战装备。
在这十八个集团军中,只有十二个集团军装备了地面战平台,另外六个集团军的主战装备都不够先进。
更重要的是,这十八个集团军都已派上战场。
在大陆战场上,已经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中东战场上有四个集团军、伊朗战场上还有两个集团军。
也就是说,中国陆军实际上没有多余的作战部队可用。
虽然地面战平台的生产速度已经加快,但是要到二零五三年七月份,才能达到国务院制订的战时生产标准。如此一来,要到年底的时候,才能武装六个集团军,即每个月武装一个集团军。
显然,在年底之前,陆军得停止前进的步伐。
事实上,这也证明牧浩洋的战略设想不够现实,即到年底的时候,就算陆军不再发动战略进攻,也只有六个集团军可供调动,而攻打澳大利亚至少需要五十万作战部队,也就是大约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五四年四月份,才能凑齐十个集团军。问题是,到了四月份,已经是春天了,戚凯威不可能放弃在二零五四年击败俄罗斯的想法,也就不会同意在澳大利亚用兵。
当时,牧浩洋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虽然戚凯威在五月份的时候,向黄瀚林提交了一份报告,声称只要获得了足够的支持与保障,陆军能在二零五四年攻占莫斯科,牧浩洋也没有提出异议,但是牧浩洋并不相信,陆军能在二零五四年彻底打垮俄罗斯,因为俄军很有可能放弃莫斯科,退守圣彼得堡,从而使陆军继续在大陆战场上增兵。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陆军大概要到二零五五年夏天,才能彻底击败俄罗斯。
到时候,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地面兵力肯定会超过两百万,而陆军在二零五五年夏天之前的作战兵力也就只有两百万左右,也就是大约四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战场上的战斗没有结束,陆军将出现兵力紧缺。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陆军根本不可能在西南太平洋还是提供帮助。
对牧浩洋来说,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陆战队身上了。
问题是,到二零五三年五月,只有四个陆战师获得了地面战平台,兵力在八万左右,相当于两个陆军集团军。更重要的是,新生产的地面战平台主要提供给陆军,陆战队获得的只有陆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到了二零五四年底,陆战队的作战部队规模也不会超过五十万。
虽然进入五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已参战,而且都成了中国的盟国,只剩下土库曼斯坦还保持中立,主要是美俄联军在五月初屯兵土伊边境,使得土库曼斯坦当局不敢轻易变卦。
当然,这也与中国军队有关。[]
原因很简单,当时进驻中亚的中国军队,中国也就只有五个集团军,只有一个集团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四个集团军都在哈萨克斯坦,因此在土库曼斯坦方向上,中国的军事实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为土库曼斯坦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也就没能说服土库曼斯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略扩张已成强弩之末。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在军队规模仍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扩张的风险急剧增加,必须放慢脚步。
事实上,到二零五三年五月,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三百万。
问题是,中国陆军的战线也比五个月前扩大了两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征召了三百万军人不等于获得了三百万能够作战的战士。原因很简单,武器装备的产量跟不上,很多部队都没获得必要的主战装备。
当时,中国陆军中,总共只有十八个集团军获得了主战装备。
在这十八个集团军中,只有十二个集团军装备了地面战平台,另外六个集团军的主战装备都不够先进。
更重要的是,这十八个集团军都已派上战场。
在大陆战场上,已经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中东战场上有四个集团军、伊朗战场上还有两个集团军。
也就是说,中国陆军实际上没有多余的作战部队可用。
虽然地面战平台的生产速度已经加快,但是要到二零五三年七月份,才能达到国务院制订的战时生产标准。如此一来,要到年底的时候,才能武装六个集团军,即每个月武装一个集团军。
显然,在年底之前,陆军得停止前进的步伐。
事实上,这也证明牧浩洋的战略设想不够现实,即到年底的时候,就算陆军不再发动战略进攻,也只有六个集团军可供调动,而攻打澳大利亚至少需要五十万作战部队,也就是大约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五四年四月份,才能凑齐十个集团军。问题是,到了四月份,已经是春天了,戚凯威不可能放弃在二零五四年击败俄罗斯的想法,也就不会同意在澳大利亚用兵。
当时,牧浩洋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虽然戚凯威在五月份的时候,向黄瀚林提交了一份报告,声称只要获得了足够的支持与保障,陆军能在二零五四年攻占莫斯科,牧浩洋也没有提出异议,但是牧浩洋并不相信,陆军能在二零五四年彻底打垮俄罗斯,因为俄军很有可能放弃莫斯科,退守圣彼得堡,从而使陆军继续在大陆战场上增兵。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陆军大概要到二零五五年夏天,才能彻底击败俄罗斯。
到时候,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地面兵力肯定会超过两百万,而陆军在二零五五年夏天之前的作战兵力也就只有两百万左右,也就是大约四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战场上的战斗没有结束,陆军将出现兵力紧缺。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陆军根本不可能在西南太平洋还是提供帮助。
对牧浩洋来说,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陆战队身上了。
问题是,到二零五三年五月,只有四个陆战师获得了地面战平台,兵力在八万左右,相当于两个陆军集团军。更重要的是,新生产的地面战平台主要提供给陆军,陆战队获得的只有陆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到了二零五四年底,陆战队的作战部队规模也不会超过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