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第二次战役进入高潮。
首先是从南埔赶来的美军第二步兵师的一个加强装甲旅在百源里西南的江东镇与第四十七集团军的先头部队遭遇。
虽然美军的机动力非常强大,第二步兵师的第1装甲旅在十六日深夜开拔,十七日清晨就赶到江东,八个小时内机动了将近一百五十公里,而且保持着完整的战斗队列,但是面对第四十七集团军的装甲集群,美军没有任何优势。
客观的讲,第1装甲旅的战斗力并不差。
在第二步兵师中,有三个战斗旅,即第1装甲旅、第2步兵旅与第3装甲旅,此外还有一个航空旅、一个工兵旅、一个炮兵旅,以及隶属于师部的数个独立营,而这第1装甲旅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长期以来,第1装甲旅驻扎在韩国,是第二步兵师中满员率最高的部队。通常建制下包括第72装甲团的两个装甲营、以及第9步兵团的第2营。作战时,一般会加强一个炮兵营与一个工兵营。
此时,第1装甲旅就得到了加强。
除了自身三个营,还有第15野战炮兵团的第1营、第17野战炮兵团的第2营、第9工兵营与第2前方支援营,此外还得到了第3装甲旅的第33装甲团的第3营,总共有三个装甲营、一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与一个前方支援营,八个营与旅部直属连队的总兵力在四千以上。
这个规模,远超美军的其他旅级单位。
要知道,在美军推行轻型化之后,一个标准装甲旅只有大概三千人。
从兵力配置上就能看出美军的防御思想,即充分利用部队的机动能力,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再侍机发动反击。在机动防御作战中,装甲部队最重要的能力是机动性,而不是与敌人正面交战的能力。
这种防御思想,可以追溯到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虽然在“赎罪日战争”的最初几天,以色列国防军打得非常艰难,不单是西奈半岛上精心构筑的“巴列夫防线”被埃及军队突破,戈兰高地上的第7旅与第188旅也几乎战斗到最后一人,但是以军构筑的大纵深机动防御阵地有效迟滞了埃军与叙军的推进速度,随着以色列完成战争动员,战场态势立即逆转,最终以军不但挥师攻入叙利亚境内、在向大马士革挺进的时候顺手歼灭了一个伊拉克装甲师,还在西奈半岛上转守为攻,一度打到运河西岸,直逼埃及本土。
这场仅仅持续了数日的地面战争,可以说是装甲机动防御作战的典范。
美军要用的,正是以色列国防军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战术。
问题是,美军缺乏实施装甲机动防御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者说在平壤附近,美军没有这个基础条件,即在正面防线上,美军没有足够的防御支撑点,也就无法通过正面防御抵挡住进攻部队,再投入装甲部队进行反击,迫使进攻方不得不在防御支撑点前展开、再收拢向前推进。
要想迟滞进攻方的推进速度,就得让进攻方不断的展开、收拢、再展开。
事实上,在平壤北面,也就是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上,美军的这套战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进攻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突击力量都得在美军的防御据点前展开,等到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军的装甲机动兵力已经赶到,又被迫收拢与之进行装甲对战。在反复的展开与收拢中,第二十四集团军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在美军的战线上消耗了大量兵力,结果是苦攻三十多个小时,仍然没有取得突破。
可是在,平壤东北近郊,美军没有多少防御支撑点。
真正算得上是防御据点的,恐怕只有江东镇了。
首先是从南埔赶来的美军第二步兵师的一个加强装甲旅在百源里西南的江东镇与第四十七集团军的先头部队遭遇。
虽然美军的机动力非常强大,第二步兵师的第1装甲旅在十六日深夜开拔,十七日清晨就赶到江东,八个小时内机动了将近一百五十公里,而且保持着完整的战斗队列,但是面对第四十七集团军的装甲集群,美军没有任何优势。
客观的讲,第1装甲旅的战斗力并不差。
在第二步兵师中,有三个战斗旅,即第1装甲旅、第2步兵旅与第3装甲旅,此外还有一个航空旅、一个工兵旅、一个炮兵旅,以及隶属于师部的数个独立营,而这第1装甲旅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长期以来,第1装甲旅驻扎在韩国,是第二步兵师中满员率最高的部队。通常建制下包括第72装甲团的两个装甲营、以及第9步兵团的第2营。作战时,一般会加强一个炮兵营与一个工兵营。
此时,第1装甲旅就得到了加强。
除了自身三个营,还有第15野战炮兵团的第1营、第17野战炮兵团的第2营、第9工兵营与第2前方支援营,此外还得到了第3装甲旅的第33装甲团的第3营,总共有三个装甲营、一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与一个前方支援营,八个营与旅部直属连队的总兵力在四千以上。
这个规模,远超美军的其他旅级单位。
要知道,在美军推行轻型化之后,一个标准装甲旅只有大概三千人。
从兵力配置上就能看出美军的防御思想,即充分利用部队的机动能力,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再侍机发动反击。在机动防御作战中,装甲部队最重要的能力是机动性,而不是与敌人正面交战的能力。
这种防御思想,可以追溯到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虽然在“赎罪日战争”的最初几天,以色列国防军打得非常艰难,不单是西奈半岛上精心构筑的“巴列夫防线”被埃及军队突破,戈兰高地上的第7旅与第188旅也几乎战斗到最后一人,但是以军构筑的大纵深机动防御阵地有效迟滞了埃军与叙军的推进速度,随着以色列完成战争动员,战场态势立即逆转,最终以军不但挥师攻入叙利亚境内、在向大马士革挺进的时候顺手歼灭了一个伊拉克装甲师,还在西奈半岛上转守为攻,一度打到运河西岸,直逼埃及本土。
这场仅仅持续了数日的地面战争,可以说是装甲机动防御作战的典范。
美军要用的,正是以色列国防军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战术。
问题是,美军缺乏实施装甲机动防御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者说在平壤附近,美军没有这个基础条件,即在正面防线上,美军没有足够的防御支撑点,也就无法通过正面防御抵挡住进攻部队,再投入装甲部队进行反击,迫使进攻方不得不在防御支撑点前展开、再收拢向前推进。
要想迟滞进攻方的推进速度,就得让进攻方不断的展开、收拢、再展开。
事实上,在平壤北面,也就是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上,美军的这套战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进攻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突击力量都得在美军的防御据点前展开,等到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军的装甲机动兵力已经赶到,又被迫收拢与之进行装甲对战。在反复的展开与收拢中,第二十四集团军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在美军的战线上消耗了大量兵力,结果是苦攻三十多个小时,仍然没有取得突破。
可是在,平壤东北近郊,美军没有多少防御支撑点。
真正算得上是防御据点的,恐怕只有江东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