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六年,九月。

    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等十九镇总兵,连同各地镇守参将、副将等几十人纷纷上奏朝廷,无一例外部开始抵制内阁首辅陈循提出的派出镇守官、加强各地巡抚权柄的两项主张,一时间声势浩大,就连兵部尚书于谦也不能制止。

    但是由于景泰帝已经病入膏肓,目前已经没有办法处理政务,朝中的政务实际上已经由内阁首辅陈循等文官势力把持住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君韬等一众武将的反对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直接被内阁首辅陈循等人无视了,并且还以朝廷的名义,对上书的众多将领进行驳斥、训斥。

    没过多久,朝廷便顶着压力派出了第一批镇守官,其中就有此时任兵部侍郎王骥。

    当刘君韬听到王骥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感受到了内阁首辅陈循的“用心良苦”。

    这个王骥虽然只是兵部侍郎而已,但之前可是做过兵部尚书的,只是因为被人弹劾,才被降职任用。

    刘君韬穿越之前熟悉明史,对于这个王骥也很是熟悉,知道此人可不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也不是一个迂腐之人,而是真真正正知兵的能臣!

    看着情报部送来的消息,刘君韬的脑海里也翻涌出了王骥的信息。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人。

    据称,这个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

    在正统三年的时候,王骥还率兵与陕西镇参将蒋贵一起,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立下了大功。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并且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不过后来王骥被朝中御史言官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这也是王骥仕途中的一个巨大污点,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更是让王骥从兵部尚书直接被降为兵部侍郎留用。

    后王骥还曾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刘君韬还记得,王骥因参与夺门之变有功,获授兵部尚书而取代了于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

    天顺四年(1460年),王骥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

    不过,刘君韬曾经在野史中看过一段记录,当武清侯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朱祁镇复位的时候。王骥也参与了这一密谋,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

    事后,英宗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便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

    英宗便任命王骥的儿子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

    也正是这段记载,让刘君韬对王骥此人有些看轻,此人对于权柄太过看重,活生生一个“官迷”。

    王骥虽然很有能力、会打仗,但是对于权柄太过看重,在人品上很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