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日,小皇帝赵谌同意李纲辞去“平章军国事”之职,同时下诏,改任许多官员之职,以李纲为尚书左仆射兼中门下侍郎,免去宗泽之枢密院事职,任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这样李纲和宗泽成为了大宋的左右宰相。
半年多以来立下大功的两河制置使张所被召回朝,任知枢密院事,接替宗泽之职,王晨以签书枢密院事之职作为张所的副手管理大宋的军务。
赵鼎任尚书左丞、胡寅任尚书右丞、吕颐浩任门下侍郎、朱胜非任中书侍郎。
宋朝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高最行政权就是“宰执”,即宰相与执政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宰执”包括宰相与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四位副宰相及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李纲与宗泽分别以尚书左仆射兼中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任左右宰相,赵鼎、胡寅、吕颐浩、朱胜非几位副宰相及张所、王晨两位枢密院的正副长官一道组成了新的大宋“宰执”班子。
这是当日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的大概结果。
如今的小皇帝未亲政,朝中人事的安排也不是由他亲自做出决定,差不多就是由朝中几位主要的权臣提出意见,报给赵谌,再由赵谌最终定夺。这次的人事变动是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相互推荐、相互妥协的结果,报告给赵谌后,赵谌也没置疑什么,马上同意了。
当然,如果这其中没有王晨的意见。赵谌是不会同意。
赵谌同意了,也马上将新的人事任免诏告天下。
张所是王晨一力推荐的,他觉得这个有非常有能力,而且是一力抗金的官员,性子非常耿直。有资格,有能力出任枢密院的主官。赵鼎、胡寅是三人都认可的人物,他们职务的变动也是情理之中,何况这两人能力也挺不错,而且他们没有与金人和谈的念头。吕颐浩是宗泽推举的,朱胜非是李纲认可的。也可以说。如今大宋的朝堂班子,是由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安排的。
三人都是一力抗金的人物,他们挑选的其他官员也是如此,主要官员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赞成和谈的。那些主张和谈的官员如黄潜善、汪伯颜被彻底赶出了朝堂,整个大宋的政治面貌再次改观。虽然许多官员对朝堂上近乎地震般的变动颇有微词,也非常难以接触。但雷霆之势已经形成。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再站出来,对这些表示异议。汪伯彦、黄潜善、冯懈这几位宰执大臣都被解职,谁敢站出来就是嫌入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戴的时间太长了。
许多大臣也看的出来,现在朝堂上最有势力和威望的人就是李纲、宗泽和王晨,现在他们三人几乎抱成了团,谁也不要想在短时间内奈何他们。
与王晨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的这些人都被贬嫡,他们可都是比王晨职位高的人。朝中的大臣也都知道王晨现在在朝中的份量。短时间内没有人再敢站出来指责或者弹劾王晨。
依小皇帝的意思是,要将汪伯彦、黄潜善、冯懈等几位一再指责得胜归来的大臣所有官职都免了,真的让他们回去种田,但最终在李纲和宗泽的相劝下,没有将他们所有职务都罢免,只是将他们外贬。汪伯彦贬任知崖州,黄潜善知琼州,冯懈到广州去任职了,全被放的远远的。朝中官员的变动非常震动人心,不只朝中那些或多或少有牵连的大臣提心吊胆。与朝中大臣关系密切的那些外放的官员及军中将领也对此非常关注。许多人知道这消息后是欢喜异常,但不少人却是很沮丧。
在大名府的赵构听到这情况,很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觉得朝中已经没有他的亲信人物了。
赵构心里虽然恼怒,但也鞭长莫及。无计可施,但也在拼命想对策。
赵构的痛苦却是没几人知道的,他在想什么对策王晨也没办法洞悉。
对于王晨来说,朝中事务朝着对他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他还是挺高兴的。
不过在朝廷下发了官同人事变动的诏令后,虞允文却给王晨泼冷水。
“晓初,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李相公一意辞去平章军国事之要职,而同意让你出任签书枢密院事?”
面对虞允文的问询,王晨愣了一下后不知道如何回答。此前他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但虞允文这么特意一说,他觉得有点不对劲。
“可能是李相公希望我兼这两职后,可以更好地推进军制方面的改革,尽早建立一支战力出众的大宋军队出来,只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吧?”
这样李纲和宗泽成为了大宋的左右宰相。
半年多以来立下大功的两河制置使张所被召回朝,任知枢密院事,接替宗泽之职,王晨以签书枢密院事之职作为张所的副手管理大宋的军务。
赵鼎任尚书左丞、胡寅任尚书右丞、吕颐浩任门下侍郎、朱胜非任中书侍郎。
宋朝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高最行政权就是“宰执”,即宰相与执政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宰执”包括宰相与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四位副宰相及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李纲与宗泽分别以尚书左仆射兼中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任左右宰相,赵鼎、胡寅、吕颐浩、朱胜非几位副宰相及张所、王晨两位枢密院的正副长官一道组成了新的大宋“宰执”班子。
这是当日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的大概结果。
如今的小皇帝未亲政,朝中人事的安排也不是由他亲自做出决定,差不多就是由朝中几位主要的权臣提出意见,报给赵谌,再由赵谌最终定夺。这次的人事变动是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相互推荐、相互妥协的结果,报告给赵谌后,赵谌也没置疑什么,马上同意了。
当然,如果这其中没有王晨的意见。赵谌是不会同意。
赵谌同意了,也马上将新的人事任免诏告天下。
张所是王晨一力推荐的,他觉得这个有非常有能力,而且是一力抗金的官员,性子非常耿直。有资格,有能力出任枢密院的主官。赵鼎、胡寅是三人都认可的人物,他们职务的变动也是情理之中,何况这两人能力也挺不错,而且他们没有与金人和谈的念头。吕颐浩是宗泽推举的,朱胜非是李纲认可的。也可以说。如今大宋的朝堂班子,是由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安排的。
三人都是一力抗金的人物,他们挑选的其他官员也是如此,主要官员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赞成和谈的。那些主张和谈的官员如黄潜善、汪伯颜被彻底赶出了朝堂,整个大宋的政治面貌再次改观。虽然许多官员对朝堂上近乎地震般的变动颇有微词,也非常难以接触。但雷霆之势已经形成。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再站出来,对这些表示异议。汪伯彦、黄潜善、冯懈这几位宰执大臣都被解职,谁敢站出来就是嫌入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戴的时间太长了。
许多大臣也看的出来,现在朝堂上最有势力和威望的人就是李纲、宗泽和王晨,现在他们三人几乎抱成了团,谁也不要想在短时间内奈何他们。
与王晨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的这些人都被贬嫡,他们可都是比王晨职位高的人。朝中的大臣也都知道王晨现在在朝中的份量。短时间内没有人再敢站出来指责或者弹劾王晨。
依小皇帝的意思是,要将汪伯彦、黄潜善、冯懈等几位一再指责得胜归来的大臣所有官职都免了,真的让他们回去种田,但最终在李纲和宗泽的相劝下,没有将他们所有职务都罢免,只是将他们外贬。汪伯彦贬任知崖州,黄潜善知琼州,冯懈到广州去任职了,全被放的远远的。朝中官员的变动非常震动人心,不只朝中那些或多或少有牵连的大臣提心吊胆。与朝中大臣关系密切的那些外放的官员及军中将领也对此非常关注。许多人知道这消息后是欢喜异常,但不少人却是很沮丧。
在大名府的赵构听到这情况,很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觉得朝中已经没有他的亲信人物了。
赵构心里虽然恼怒,但也鞭长莫及。无计可施,但也在拼命想对策。
赵构的痛苦却是没几人知道的,他在想什么对策王晨也没办法洞悉。
对于王晨来说,朝中事务朝着对他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他还是挺高兴的。
不过在朝廷下发了官同人事变动的诏令后,虞允文却给王晨泼冷水。
“晓初,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李相公一意辞去平章军国事之要职,而同意让你出任签书枢密院事?”
面对虞允文的问询,王晨愣了一下后不知道如何回答。此前他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但虞允文这么特意一说,他觉得有点不对劲。
“可能是李相公希望我兼这两职后,可以更好地推进军制方面的改革,尽早建立一支战力出众的大宋军队出来,只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