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会这样的话,钟文龙并不是那种狂妄的,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小人,而是需要他在部下面前充满自信,他怎么想不要紧,但绝对要让部下看到,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信心是取胜的关键。

    不仅如此,钟文龙还从戴笠哪里获得了一份关于第十二师、第二师这些主力精锐部队的武器装备。

    北洋的军队,扩建于袁世凯当政时期的北洋六镇,就是后来的北洋时期的第一师到第六师,是一等一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北洋的高级军官都是从这几个师内提拔上来的,曹锟就是第三师的官兵。

    第十二师远没有前六个师的装备那么好,人员,战斗力,甚至训练水平都没办法和孙传芳的第二师相比。

    浙军想要彻底控制福建,不仅仅是击败第十二师就万事大吉了,还有战斗力更加强悍的第二师呢?

    如果面对第十二师都没有了信心,那么面对常年征战的第二师,该怎么办?直接投降吗?那么,还不如干脆在浙江紧张的等待福建的兵变彻底出结果不迟。

    另外,钟文龙从戴笠哪里带来不少好消息,北洋的军队,大部分陆军建制在成军之后,甚少有添加新式装备的。主力师因为扩建和长期军费不足,不但在武器上无法更新换代,能够补充足够的枪支弹药已经算是不错了。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段祺瑞时期开始编练大量的混成旅。

    这种建制是在参考了陆军的作战规模,强度,战场适应等多方面的考虑之后,简化了原本陆军师一级的作战单位,削弱对炮兵的依赖程度。也就是说,削弱了炮兵在陆军中的比重。等于说陆军支援火力进一步的被降低了。

    原本的北洋,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都是模仿的德国的军队编制,假想敌是在甲午战争之中让清朝陆军颜面无存的日本陆军。说白了。就是保家卫国的,对手都是洋人,列强军队。清朝的苦主太多,也分不太清楚。至少这里面有日本、俄国、甚至还有英国等对手。

    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军队的高层也不是瞎子,段祺瑞等人发现,对手突然换成了地方部队。

    炮兵,这个陆军之中最昂贵的兵种,不仅无法让军队有很快的反应作战能力。而且在道路普遍糟糕的民国。行动还非常不便,经常拖累步兵的行军和作战。加上财政紧张,一直靠着借款度日的北洋政府不得不采取削弱陆军之中炮兵的比例的做法,却将步兵在陆军之中数量不断的增加。

    这就导致了各地陆军数量暴增,奇怪的是,相应的步兵火力最大的资源武器大炮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而这些大炮都被分摊了出去,导致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战斗强度急剧下降。

    第十二师虽然也在北洋序列之中,但是这些年的作战思路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被略弱了。炮兵的数量减少。火炮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作战体系的变幻。步枪成了陆军最为常见的进攻武器,当然还有人。也就是在民国才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世界上的科技与日剧新,尤其是欧战之后,坦克、飞机、机枪等武器的变革日新月异,而这些改变在民国军队之中却一点都看不到。

    民国的军队火力,竟然在肉眼可见的程度下,畏缩。

    而浙军是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的,王学谦也绝对不会因为缺少军费而做出糊弄自己的事来。浙军三个师的主力部队。都是按照美军的火力配比购买的武器。当然缺少大口径的重炮,并不是他不想买,或者是买不到,而是重达四、五吨的重炮在浙江的碎石路上。牛拉不动,马牵不了。

    缺乏足够数量的高等级公路,缺乏大量的卡车,让重炮在民国几乎没有任何市场。

    但除去大口径的重炮之外,迫击炮这种适合步兵使用,装备简单。质量轻便的武器落在了王学谦的眼中,算是对火力的补充。加上西方世界经历过欧战之后,对于机枪的疯狂迷恋,让浙军在装备上也选择了性能相对可靠的轻重机枪。虽然比例绝对无法和法国人在欧战后期,一个步兵师竟然有一千多挺机枪那么疯狂,但三百挺机枪还是需要的,火力和日本的野战师团差不多。

    兵贵精,不贵多。

    第十二师的炮兵不能翻山越岭,钟文龙手中却有小口径的迫击炮可以用;第十二师的机枪数量竟然夸张到连两位数都没有,一个步兵团仅有两挺,整个师也就不到十挺机枪。

    虽然这个数字粗一看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想一下两年前,直奉大战的时候,张作霖十万大军,也就配了十挺马克沁,而且还不叫马克沁,也不叫重机枪,而是非常别出心裁的叫‘机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