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慎也算熟读众多道家典籍,却从未听闻过大量鬼魂不得入轮回的事,他向佛家请教,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他想到一个人,大昭寺的慧觉喇嘛,在藏地,这位喇嘛是如同活佛一般的存在,他御剑去了玉树,却见高原上也是鬼魂飘游,众多僧人出了庙宇,盘坐在路边念经超度,大昭寺早已空了,一问才知道,慧觉喇嘛也离开了寺庙,带着弟子,往圣山朝拜去了。

    元慎问清方向,一路赶过去,藏地的圣山是座满覆着冰雪的巍峨高山,屹立在冰川之上,冰清玉洁,耸入云霄,看不到山顶,抬头仰望,渐渐分不清哪处是圣山的冰雪,哪处是环绕着圣山的白云。

    圣山长年满覆冰雪,即使是夏季,冰雪也不化,元慎在山脚处追上了慧觉喇嘛,他身着紫红袈裟,眉毛已经全白,神情慈悲,只是双腿多年前就无法行走,只能由小沙弥背着来此。

    慧觉喇嘛一开始没有认出他来,元慎自报家门:“晚辈乃昆仑掌门元慎,二十五年前,师父带着晚辈去过大昭寺,见过上师一面。”

    慧觉这才想起来他是谁,慧觉擅长相面,看了看元慎的面相,见他不似当年清静无为的模样,反而卷入红粉桃花纠缠的劫数里,眉头皱了皱,问:“元掌门为何来此?”

    元慎道:“世间亡魂滞留,元某想向上师请教,该如何解决。”

    慧觉听了,面色稍霁,指了指绵延的圣山:“老衲亦不知,所以才来朝圣。”

    元慎道:“不知元某可否同去?”

    慧觉不置可否,吩咐弟子背着他继续绕着圣山走,元慎不知道慧觉为何对自己这样冷漠,他记得这位喇嘛智慧通达,如今怎么变得不近人情起来,他没有多问,抬步跟上。

    圣山在藏地僧人眼中是不可亵渎的,朝圣需要围绕着圣山脚下步行,心无杂念,求佛祖开悟。

    元慎默默跟在他们身后,山脚下有条还算平坦的小道,路旁冰雪绵延,这是多年来,信徒们转山走出来的路,他对佛理稍有涉猎,听说每年,都会有佛教信徒们来转山,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

    因着大量僧人都下山度化鬼魂去了,同来转山的只有一个小沙弥,雪山脚下气候严寒,空气稀薄,背着个人行走很耗费体力,小沙弥背着慧觉走走停停,走了半日便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元慎道:“我来吧。”

    慧觉喇嘛不情愿,却见小沙弥累得满头大汗,只能点头答应:“有劳了。”

    元慎背着他,围着圣山慢慢走,他修了仙道,体格不同于凡人,倒也不觉得有多累,只是多年以来,他出行以御剑为主,这样围绕着一座山,脚踏实地走路的经历,几乎少之又少。

    元慎想同慧觉喇嘛说一说话,慧觉却不搭理他,走了一日,只走了全途的三成,夜幕降临的时候,圣山披上月光,莹洁生辉,三人止步于背风处休息。

    夜宿风雪是件很辛苦且危险的事情,藏地本就讲究苦修,转山之时更是只带轻便行囊,力求简洁。

    小沙弥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元慎,元慎拒绝了,他是辟谷的,不用吃食也不会饿,慧觉喇嘛也没吃东西,小沙弥道:“上师,您这几日滴水未进,这怎么使得,还是吃一些吧,佛祖不会怪罪的。”

    慧觉双手合十:“临行之前,我向佛祖许愿,不进水米,只盼我佛慈悲,指点迷津,救天下于水火之中。”

    元慎劝道:“世人都赞您:久有皈依世尊志,传承广大渡世人。上师,饮食之物,凡俗之躯皆不可免,您还是吃一些吧。”

    小沙弥连连点头:“这位道长说得对,您若累坏了,将是世间一大损失,还有无数鬼魂需要您这样的人解救呢。”

    慧觉对小沙弥道:“我这是在赎罪,剃度那天起,师父就教了我三皈依、十法戒,我扪心自问,未能尽数做到,更别提帮助别人,如今只有怀揣一颗至净至诚之心,才敢求佛祖宽恕,搭救世间。”

    元慎听了此话,神情震动:“我拜入昆仑时,也被教导要道心恒一,不可妄变,如今想来,我未能做到,离初心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