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吉十二年二月初三,王寿光、沈方一行十人乘船进了杭州城,沈家的三辆马车早已在码头候着,沈四张罗着将京城置办的货物上车,而王寿光和沈方、王可儿则同乘一辆马车在四个徒工、健仆的护送下前往清水巷沈家老宅。

    一进清水巷,便远远地看到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牌坊树立在沈家门口,牌坊下面还有十余商贩败买着糖果小吃。走近牌坊,只见牌坊上面悬挂着鎏金御书牌匾“书香门第”,真正是泽被乡里,令人与有荣焉。钱塘沈氏的声望,在当今官家下恩旨封赏后,更加高涨,简直如日中天。

    拜见了沈老太君,王寿光四人乘马车回转塘不提,沈方被沈老太君扶了起来,一把抱在怀里,忍不住喜极而泣。说起来,沈方是这一代子孙中最让沈老太君操心的沈家骨肉,从出生下来,就没有消停过,沈括因爱妻难产,对沈方没有多少疼爱,加上沈方天生不擅言词,四岁才开始说话,蒙学更是至今未得入进。在钱塘沈氏这个以诗书传家的府第,很难受到长辈的喜爱。要知道就连沈括四岁的三子沈德也开始背诵论语、孟子,颇识了几个大字,而沈方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只认识数字和几个常见的汉字。至于师娘付蕙娘交给他的《登天纵》,因为绝大多数字不认识,根本不是他现在可以自学。

    但沈方毕竟无灾无病地长到现在,要这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条件不足,就是官家子女也多有夭折,沈披十二个子女,沈括五个子女,除了沈披第七子前年意外落水而亡外,其余的孙儿、孙女都长到了四岁,到了可以取名、开蒙的年龄。沈家有如此兴旺的下一代,一方面是由于沈家一直以来精通医药,另一方面定是上天护佑,祖宗积德。

    沈方还是乖乖地回答着祖母的问话,见不到喜悦撒娇之态,倒也没有失了礼貌分寸。沈老太君已三年未见沈方,这次仔细端详间,发现沈方有了些许变化,这种变化是身体内部的变化,能感觉到沈方好象长大了很多。

    沈冲、沈蓉、沈蕙及沈披在家的子女们等沈老太君问完话后,才把沈方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起沈方京城风物来,说起来,除了沈冲,在沈家老宅的这些沈家小郎君、小娘子们还没有去过京城,而作为沈氏未来的他们,京城自然是必须前去并且将要居住生活一段时间的城市。

    沈方不擅言词,讲得也不清楚,幸好这时,沈四赶着马车进了沈府,沈家的子弟们便冲到院子里看仆人们搬箱卸货。

    沈四小跑步来到沈老太君面前,双膝跪倒,大礼参拜后,才喜滋滋地站起身来。

    “老夫人,看到您的身体还是这么健朗,二老爷、二奶奶可就放心了。”

    沈老太君点点头道,“他们身体还好?!”

    “好!就是无日不思念老夫人。”说着便将家信双手递给沈老太君。

    沈老太君近些年眼神不好,便把信交给吴娘,吴娘在沈老太君身边轻声念沈括所写家信。

    “哎!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括儿也是多心,前几次来信不敢讲清楚,倒是这王寿光确是值得信赖之人。沈四,你说呢?!”

    “老夫人明鉴!”

    “既然括儿有他的安排,那明日,你就送冲哥儿、方哥儿去转塘吧。”

    “遵命!”

    ~~~~~~

    二月初四巳正,沈冲、沈方两兄给沈老太君磕了头,辞别众兄弟姐妹,离开了沈家老宅。午初三刻,沈冲一行抵达了转塘庄园码头。王寿光领着众匠头前来迎接两位少东家,并请沈冲、沈方住在庄主府坐镇转塘。沈冲连忙说道,“王叔万勿客气,此次父亲大人安排我两兄弟来转塘,是为了精进学业,提升技艺,向众位叔伯、各位农工学习生活经济,王叔给我兄弟安排一小院即可。”

    王寿光见沈冲词深意切,而沈括也早有交待,便没有坚持,把庄主府左侧的小院腾了出来,让沈冲兄弟居住。

    沈方来到转塘庄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院里建梅花桩和靶场,梅花桩倒也罢了,占了满满一院,这靶场却无论如何施展不开,王寿光便安顿手下把小院东侧的院墙推倒,将两个小院连成一片,才堪堪够用。幸得众转塘庄园众匠人在挑选院落时,避开了庄主府,这才有足够的闪腾空间。

    沈方在院子里建的梅花桩足有三尺高,所使用的弓箭也变成了四斗弓。自从沈方通了小周天,原先合用的三斗弓便不合用了,沈方便订做了四斗、五斗直至一石弓各一把。

    沈冲艰难地拉了拉沈方的四斗弓,却无法拉满,更别提保持姿势了,然后又看着沈方不费吹灰之力地跃上三尺高的木桩,不禁羡慕沈方有一个好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