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昌国县知县王孝锡带着十个匠人,五艘一千料的河船出发,一路拜会明州知州薛原端、两浙路安抚使张蒭等上司,然后沿运河向京城进发。此时的运河自杭州起,先后经过苏州、扬州到了楚州(注:今淮安)之后,沿淮河到泗州(注:今泗县),而后便沿汴河先后经过宿州、宋州(注:今商丘),到达东京开封府。此时汴河与扬楚运河并不直接相通,由扬入汴,舟船还要走一段较长的淮河河道,而这段河道滩多水急,常常损坏漕舟,河船行驶缓慢,王孝锡一行得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京城。
沈方安顿好王寿光、刘四等人进行沈氏集团的股权改制,自己则乘着快船去杭州向沈括亲自汇报近期的动作。
沈方清晨五点出发,到了下午五点二十分,才抵达了杭州大通码头,沈家的三辆马车早已在码头等候,接上沈方,将昌国新出产的货物装好,便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杭州西门清波门。马车在暮色中沿着西湖行驶,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西湖南侧的沈家墓园。
沈披、沈括两兄弟早在墓园山脚下等候多时,此时见沈方平安到来,这才放下心。
“方儿,股权改制之事,你在书信中已写的清楚,何必专程回来?”沈括上午已从昌国使者口中得知沈方要亲自来杭州向他汇报之事,两地距离遥远,他连阻止都做不到,只好命下人去大通码头等候,而他和沈披两人在草庐之中等了许久,见沈方迟迟未来,干脆来山脚下等候,如今见到风尘仆仆的沈方,又是怜惜,又是责怪。
沈方今年刚满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大周一般的家户已是家中的重要的劳力,但在沈家这样的大户,这个年龄正是读书备考之时,象沈方这样主持家中产业的情况极为罕见。而沈括曾任当朝计相,为大周总理财政,竟然将沈家的财政交付给沈方管理,此事如果为外人所知,不知知要使多少人瞠目结舌,不可置信。
沈方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便仍然回答地特别有精神,“爹爹,上个月祖母两周年祭日,正值海盗预谋坏我沈家基业之时,所以未能前来,明日乃是祖母大祥之祭(注:古时守制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在第二十七月举行除服之祭,守制结束。),我岂不能来?只请祖母在天之灵原谅我的失仪之礼。”
“方儿,你在昌国也是为了我沈家的大事,母亲大人一定很欣慰,二弟,我们先回庐屋再详谈。”没等沈括发话,身为沈家族长的沈披宽慰道。
沈方坚持先去沈老夫人墓前焚香祷告后,才跟随沈披、沈括两人进了芦屋。
此时已入晚秋,夜寒露重,草庐之中颇有一些凉意,沈方命人将蜂窝煤炉抬到草庐,接好烟囱,用柴火将炉火生着,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草庐之中才渐渐暖和起来。
“此物果然好用,随后给东院送来几个。”沈披一边欣赏蜂窝煤炉精巧的构造,一边随口说道。
“大伯,这蜂窝煤炉刚研制成功,过几日就给东院送过去。”
“此物如何售卖?”
“售价两贯。”
“生铁一斤三十文,这蜂窝煤炉只生铁只怕也要用几十斤,怎么卖得比玻璃等物还便宜?”沈披奇道。
“大伯明见,这蜂窝煤炉连人工计算在一起,只成本便有两贯,若加上运费,成本两贯也不止。只是这蜂窝煤炉却是普通百姓取暖之物,我只担心即使低到两贯,还是有许多百姓用不起,可是如果再低,只怕有奸商会大量囤积,我们便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方儿,你能体贴民生,为父甚为满意,”沈括微笑道,“但即使是两贯这个价格,只怕也会有人大量收购,然后在偏远地方高价出售。所以为父建议,批发价定成五贯,零售价定成六贯,对于确实贫困的家户,减免至两贯,甚至免费赠送亦可。”
“爹爹所言甚是,就按爹爹定的价格来售卖。”
“方儿,你天资聪颖,如何定价,你心中自有成算。象蜂窝煤炉和精棉布之物,你有意定低价,其中利弊,想必你也考虑过。在你看来,或许这个世界就应该一下子改变,但在为父看来,大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做成一件事必须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不然会遇到很多阻力。现在昌国沈氏,已无需象转塘沈氏那样靠低价物品打开知名度,反而需要韬光养晦,收敛发展的速度,以免为小人所乘。”
“爹爹,京城可有消息传来?”
“什么样的消息也有,玻璃、水银镜之物,谁也能看出其中的利润丰厚,只怕这配方怕是守不住了。火枪的事,我也上报给朝廷与官家,这几日便会有旨意下来。也幸亏你提醒及时,才避免因火枪之事成为秦枢密使的攻击目标,坏了西征大事。”
“秦源此人太过阴险,要不先把他除掉?!”沈方眉头一皱,冷冷道。
沈方安顿好王寿光、刘四等人进行沈氏集团的股权改制,自己则乘着快船去杭州向沈括亲自汇报近期的动作。
沈方清晨五点出发,到了下午五点二十分,才抵达了杭州大通码头,沈家的三辆马车早已在码头等候,接上沈方,将昌国新出产的货物装好,便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杭州西门清波门。马车在暮色中沿着西湖行驶,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西湖南侧的沈家墓园。
沈披、沈括两兄弟早在墓园山脚下等候多时,此时见沈方平安到来,这才放下心。
“方儿,股权改制之事,你在书信中已写的清楚,何必专程回来?”沈括上午已从昌国使者口中得知沈方要亲自来杭州向他汇报之事,两地距离遥远,他连阻止都做不到,只好命下人去大通码头等候,而他和沈披两人在草庐之中等了许久,见沈方迟迟未来,干脆来山脚下等候,如今见到风尘仆仆的沈方,又是怜惜,又是责怪。
沈方今年刚满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大周一般的家户已是家中的重要的劳力,但在沈家这样的大户,这个年龄正是读书备考之时,象沈方这样主持家中产业的情况极为罕见。而沈括曾任当朝计相,为大周总理财政,竟然将沈家的财政交付给沈方管理,此事如果为外人所知,不知知要使多少人瞠目结舌,不可置信。
沈方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便仍然回答地特别有精神,“爹爹,上个月祖母两周年祭日,正值海盗预谋坏我沈家基业之时,所以未能前来,明日乃是祖母大祥之祭(注:古时守制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在第二十七月举行除服之祭,守制结束。),我岂不能来?只请祖母在天之灵原谅我的失仪之礼。”
“方儿,你在昌国也是为了我沈家的大事,母亲大人一定很欣慰,二弟,我们先回庐屋再详谈。”没等沈括发话,身为沈家族长的沈披宽慰道。
沈方坚持先去沈老夫人墓前焚香祷告后,才跟随沈披、沈括两人进了芦屋。
此时已入晚秋,夜寒露重,草庐之中颇有一些凉意,沈方命人将蜂窝煤炉抬到草庐,接好烟囱,用柴火将炉火生着,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草庐之中才渐渐暖和起来。
“此物果然好用,随后给东院送来几个。”沈披一边欣赏蜂窝煤炉精巧的构造,一边随口说道。
“大伯,这蜂窝煤炉刚研制成功,过几日就给东院送过去。”
“此物如何售卖?”
“售价两贯。”
“生铁一斤三十文,这蜂窝煤炉只生铁只怕也要用几十斤,怎么卖得比玻璃等物还便宜?”沈披奇道。
“大伯明见,这蜂窝煤炉连人工计算在一起,只成本便有两贯,若加上运费,成本两贯也不止。只是这蜂窝煤炉却是普通百姓取暖之物,我只担心即使低到两贯,还是有许多百姓用不起,可是如果再低,只怕有奸商会大量囤积,我们便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方儿,你能体贴民生,为父甚为满意,”沈括微笑道,“但即使是两贯这个价格,只怕也会有人大量收购,然后在偏远地方高价出售。所以为父建议,批发价定成五贯,零售价定成六贯,对于确实贫困的家户,减免至两贯,甚至免费赠送亦可。”
“爹爹所言甚是,就按爹爹定的价格来售卖。”
“方儿,你天资聪颖,如何定价,你心中自有成算。象蜂窝煤炉和精棉布之物,你有意定低价,其中利弊,想必你也考虑过。在你看来,或许这个世界就应该一下子改变,但在为父看来,大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做成一件事必须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不然会遇到很多阻力。现在昌国沈氏,已无需象转塘沈氏那样靠低价物品打开知名度,反而需要韬光养晦,收敛发展的速度,以免为小人所乘。”
“爹爹,京城可有消息传来?”
“什么样的消息也有,玻璃、水银镜之物,谁也能看出其中的利润丰厚,只怕这配方怕是守不住了。火枪的事,我也上报给朝廷与官家,这几日便会有旨意下来。也幸亏你提醒及时,才避免因火枪之事成为秦枢密使的攻击目标,坏了西征大事。”
“秦源此人太过阴险,要不先把他除掉?!”沈方眉头一皱,冷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