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话音未落,记者群里一阵喧哗。

    因为受访席正当中,江澈已经点头,他承认了,自己是韩立。手扶话筒,白衬衫衣袖微露,江澈简单直接:“是。”

    “……”或许因为答案来得太轻松,太干脆,记者们集体愣住一下,而后抢着发问:“那么江总……”

    一片嘈杂中,江澈顾自说:“补充一下,宜家制服是在花季雨季服装厂定制的,也就是我爸的厂。”

    记者们:“……”

    江澈:“回答一个不属于今天现场应该回答的问题,打一个广告,我想,很合理。我是一个商人。”

    江澈说完开始沉默。

    不管记者怎么追问气功、诈骗话题,只字不答。

    记者们渐渐终于意识到这样下去毫无意义,开始举手。

    “这位记者朋友。”孔德成示意。

    “江总你好……宜家有没有假货?”记者问。

    江澈:“没有。”

    “那么打假英雄汪海在宜家买的问题产品,江总怎么解释?”

    “假,是假冒,明白吗?”江澈偏头示意了一下。

    旁边宜家一位经理接上:

    “首先,宜家没有任何品牌假冒的商品,其次,所谓家电产品质量问题,大概并不应该过多出现在汪英雄的打击范围内。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有人把电器买回去后进行人为破坏,然后称其为劣质商品,进而进行高额索赔的可能。”

    宜家法律顾问梁律师接上:

    “这也就是说,所谓假冒伪劣的“劣”这一点,在法律上其实是很难界定的,更不应该偏听一面之词,它需要相关专业鉴定、检测机构的建设和配合。

    各位记者朋友这段时间群情振奋,跟着汪英雄撕出打假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你们是否是理智的,又是否是有明确依据的?

    企业呢,商家呢?我们,有没有因为媒体舆论的压力而被迫屈服,选择息事宁人的可能?

    作为一个法律人,我私以为,汪英雄这种带着媒体四处打假风气,不可再涨,再助长下去,民族工业很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