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和顾祖玢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孙长蕴的年轻人哪里来的胆子,竟然敢当众说出这样的话语,但是他们都很清楚,“天子门生”这四个字有着怎样的分量。

    一旦“天子门生”这个见解传出去,一旦皇上真的接纳这个见解,那么江南道书院格局就会受到巨大冲击,江南道文坛也会因此而剧烈震荡。

    顾祖玢有心要将书院的影响力逐渐归于国朝,不然就不会连夜快马请旨,恳求皇上允许主持之事。

    但是,他完没有想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个年轻人,一个不知道任何来历过往的年轻人,会在孤山诗会上提出了这样的见解。

    孤山台这里几乎聚集了江南道所有的文人士子,也汇聚了杭州府许多官员豪贾,这些人大多都玲珑剔透,稍微想一想,便已能想到这四个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周衍还是顾祖玢,都十分后悔在当众辩论的环节,商定了这样一个题目,可是后悔已经无用了。

    孙长蕴的话语已经在孤山台所有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便是江南道观察使这样的官位,或者青云书院之首这样的影响力,都无法平息这样的惊涛骇浪。

    孙长蕴好像对自己所引起的巨大动荡浑然不觉,继续开口说道“诸位大人,诸位先生,这便是我对书院的见解。有关天子门生这些见解,我会向吏部考功司的官员投议。”

    吏部考功司会在各大道设有专门搜集良言良策的官员,所有人都可以向他们投书信建议,便称之为投议。l

    “如今我的见解已经说完了,不知诸位学兄对此有何驳斥?”

    孤山诗会当众辩论,当然包括你来我往这一个环节,就好像之前邵澜说了书院的种种好处,便有许多士子紧跟其后纷纷表示赞同。

    当然,也有像孙长蕴这样的人出言反对的。

    孙长蕴既已经说了“天子门生”的见解,也预着会承受士子们的攻讦质疑。

    然而,孤山台此时一片静悄悄,根本就没有人出言驳斥。

    就连各大书院的山长都感到惊愕不已,这些年轻士子还能有什么看法?他们不怔忪木呆就已经是好了。

    叶绥静静看着孤山台上的进展,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她知道必是半令对孙长蕴说了些什么,所以孙长蕴才会有这样的表现,才会提出“天子门生”这个说法。

    前世今生虽然已经不同了,但前世是孙长蕴提出“天子门生”奏疏,今生也是孙长蕴说出“天子门生”的见解,这重叠巧合,冥冥中有什么深意吗?

    她已经能够想象得到,在这一次孤山诗会之后,这四个字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江南道和国朝传开去。

    届时……在江南道国潮引起多么巨大的震荡?

    这会儿,叶绥没有空深想这些事情,她现在反而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放松和淡定。

    孙长蕴是跟在大人身边的人,他提出了天子门生这个说法,对大人完成皇令很有帮助,已经有了最重要、最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