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劝降
“你就是唐国的卫尉卿李平?与沂州防御使朱元当年同为李守贞门客的杨讷?朱卿对你的评价不错,你可有意为朝廷效力么?”
郭炜看着眼前这个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人,心中微微有些惊叹,南唐的人才其实也是不少的嘛……而且这些人才里面侨寓人士很多,杨吴和南唐从来都不是局限于使用本地人的。
这天下的才学之士所在尽有,端的要看有没有人主能够识人,有没有给他们机会一展所长了。
朱元这人郭炜是见过的,当初郭荣亲征淮南,第二次的时候带上了郭炜,正好碰上南唐诸军增援寿州,因此就见识过了朱元。
在渡江反攻淮南和会集紫金山增援寿州的南唐诸军当中,朱元所部的战斗力和战绩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最后南唐援军在紫金山一败涂地,虽然主要是因为郭荣领导有方、禁军诸将效命、周军战斗力强大,但是朱元在阵前被逼得反正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然则朱元并非行伍出身,他早年只是一介布衣书生,名叫舒元,在嵩阳书院学习的是春秋三传,擅长的是纵横之术。在学业稍有所成的时候,舒元就和杨讷一起投到李守贞门下做门客,然后在李守贞叛乱之后又与杨讷一起作为求援使者出使南唐。
朱元的这一段履历,压根就没有与军旅密切相关的部分。
乾祐年间的三镇之乱,南唐想趁火打劫却又无能为力,刚刚出兵淮北就被当地的州郡兵打了回去,舒元和杨讷的使命可以说成功了,实际上却是失败了。随着李守贞在郭威手下败亡,舒元和杨讷被迫留在了南唐,并且各自都改了名,朱元以地方守令做起,一直到驾部员外郎待诏文理院,做的都是文官,不过他屡屡操心的却是兵事,只是被主政者压制而无法施展。
然后到了淮南之战的时候,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朱元再一次上书言兵事,手中无人可用的李景这才拔擢朱元领军,跟着李景达渡江恢复淮南。结果朱元一领军就连着立下战功,趁着周军收缩战线的机会收复了舒州与和州,随后就是众军齐集紫金山试图打破寿州围城。
不过朱元虽然擅长的是纵横之术,但是他的纵横术却只能用于谋事,而没有学会用之于谋己,因此偏偏就恃才傲物得罪了监军使陈觉,结果被陈觉连进谗言,弄得李景临阵之时派武昌军节度使杨守忠来接替他的军职,朱元这才不得已于军前反正。
紫金山大捷之后,郭荣曾经亲自召见朱元,与之交谈甚欢,并且授其检校太保、蔡州防御使,郭炜当时就作为皇子旁听了整个会面过程,其时朱元在言谈之中就多次提起这个原名杨讷的李平,对他的才学、能力是称赏有加。
将近十年时间过去了,朱元从蔡州防御使改到了沂州防御使,而仍然留在南唐的李平不仅没有受到朱元的连累,还一直做到了卫尉卿,并且在金陵危在旦夕之时深受重托,被李弘冀派到洪州去搬林仁肇“勤王”。
这个李平,在名叫杨讷的时候还是个嵩山道士,与原名舒元的朱元共同进学,然后又一起投效到李守贞门下,再一起出使去南唐乞师,之后又是一起留在南唐并且改名。这两个人学的都是春秋三传,行的却都是纵横之术,而且不管是出身道士还是布衣书生,他们对军旅之事都有些不学自通的味道,也算是掌握了乱世之中读书人进身的一条蹊径了。
对于纵横之术,历代儒生都是很反感的,就算是皇帝,只要他是一个太平天子,那也是不怎么欢迎纵横之士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并没有特别的原则与忠诚,而只是热衷于借助乱世为自己平步青云的助力。如果本身就是乱世也还好说,那他们也只是借助了一下时势而已,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纵横之士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把本来还算平静的天下都搅乱了,至少是会对将乱未乱的时局极力推波助澜。
不过郭荣却是不在乎这些的,郭炜同样不在乎。纵横之士的野心确实是大了一些,原则性确实是少了一些,也没有真正的忠诚可言,但是这种人并非是不能用的,只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驾驭他们了,如果驾驭不了的话,这些人确实可以说都是一些隐藏的祸害,不过如果驾驭得了的话,他们的能力都是很不错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能臣。
而郭荣和郭炜显然都是有这种自信的,只要用好他们做事的能力就可以了,至于他们的野心,满足他们的功名心并不是什么难题,而对于他们经常会冒出来的搅乱天下的主张,不听也就是了。
在事关天下的大政方针方面,郭荣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的,而郭炜则是有各种历史的经验教训供他参考,还有他自己设立的情报与咨询机构做顾问,因此两个人都是不必依赖某个策士的,所以纵横之术在他们面前行不通,纵横之士的隐患也就不能形成危害了。
不管怎么说,朱元这些年在州郡任上做得是很出色的,当得起能吏的称号,既然他那么推崇这个李平,想必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现在俘虏到了他,郭炜就很自然地就想要招揽一下——无论是穿越之前玩三国类战略游戏的经验,还是实际经营企业的经验,又或者是这一世做皇子、皇帝的经验,招揽人才差不多都已经成为了郭炜的本能。
听到郭炜这么问话,进入行宫的时候还心怀忐忑的李平心中一怔,眼皮略微跳了一下。在虎踞洲兵败被俘之后,他确实得到了周军的善待,在船上被火烧火燎的狼狈样早就没有了,但是天子在刚刚见面的时候就出言招揽,这还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外臣受了下国国主的重托,前往南都征求勤王大军,如今勤王大军为王师殄灭,外臣做了阶下囚,还不是唯陛下之命是从?只是外臣有辱使命,若是不能回报下国国主,心中多有不安。”
要李平这种纵横之士作出什么忠臣义士状,那他是万万都做不出来的,既然已经被俘虏了,他倒是想得通,皇帝有心要招揽他,不管是真的因为朱元的原因,还是皇帝要拿他作为南唐群臣的榜样,都不能算是什么坏事。
“你就是唐国的卫尉卿李平?与沂州防御使朱元当年同为李守贞门客的杨讷?朱卿对你的评价不错,你可有意为朝廷效力么?”
郭炜看着眼前这个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人,心中微微有些惊叹,南唐的人才其实也是不少的嘛……而且这些人才里面侨寓人士很多,杨吴和南唐从来都不是局限于使用本地人的。
这天下的才学之士所在尽有,端的要看有没有人主能够识人,有没有给他们机会一展所长了。
朱元这人郭炜是见过的,当初郭荣亲征淮南,第二次的时候带上了郭炜,正好碰上南唐诸军增援寿州,因此就见识过了朱元。
在渡江反攻淮南和会集紫金山增援寿州的南唐诸军当中,朱元所部的战斗力和战绩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最后南唐援军在紫金山一败涂地,虽然主要是因为郭荣领导有方、禁军诸将效命、周军战斗力强大,但是朱元在阵前被逼得反正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然则朱元并非行伍出身,他早年只是一介布衣书生,名叫舒元,在嵩阳书院学习的是春秋三传,擅长的是纵横之术。在学业稍有所成的时候,舒元就和杨讷一起投到李守贞门下做门客,然后在李守贞叛乱之后又与杨讷一起作为求援使者出使南唐。
朱元的这一段履历,压根就没有与军旅密切相关的部分。
乾祐年间的三镇之乱,南唐想趁火打劫却又无能为力,刚刚出兵淮北就被当地的州郡兵打了回去,舒元和杨讷的使命可以说成功了,实际上却是失败了。随着李守贞在郭威手下败亡,舒元和杨讷被迫留在了南唐,并且各自都改了名,朱元以地方守令做起,一直到驾部员外郎待诏文理院,做的都是文官,不过他屡屡操心的却是兵事,只是被主政者压制而无法施展。
然后到了淮南之战的时候,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朱元再一次上书言兵事,手中无人可用的李景这才拔擢朱元领军,跟着李景达渡江恢复淮南。结果朱元一领军就连着立下战功,趁着周军收缩战线的机会收复了舒州与和州,随后就是众军齐集紫金山试图打破寿州围城。
不过朱元虽然擅长的是纵横之术,但是他的纵横术却只能用于谋事,而没有学会用之于谋己,因此偏偏就恃才傲物得罪了监军使陈觉,结果被陈觉连进谗言,弄得李景临阵之时派武昌军节度使杨守忠来接替他的军职,朱元这才不得已于军前反正。
紫金山大捷之后,郭荣曾经亲自召见朱元,与之交谈甚欢,并且授其检校太保、蔡州防御使,郭炜当时就作为皇子旁听了整个会面过程,其时朱元在言谈之中就多次提起这个原名杨讷的李平,对他的才学、能力是称赏有加。
将近十年时间过去了,朱元从蔡州防御使改到了沂州防御使,而仍然留在南唐的李平不仅没有受到朱元的连累,还一直做到了卫尉卿,并且在金陵危在旦夕之时深受重托,被李弘冀派到洪州去搬林仁肇“勤王”。
这个李平,在名叫杨讷的时候还是个嵩山道士,与原名舒元的朱元共同进学,然后又一起投效到李守贞门下,再一起出使去南唐乞师,之后又是一起留在南唐并且改名。这两个人学的都是春秋三传,行的却都是纵横之术,而且不管是出身道士还是布衣书生,他们对军旅之事都有些不学自通的味道,也算是掌握了乱世之中读书人进身的一条蹊径了。
对于纵横之术,历代儒生都是很反感的,就算是皇帝,只要他是一个太平天子,那也是不怎么欢迎纵横之士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并没有特别的原则与忠诚,而只是热衷于借助乱世为自己平步青云的助力。如果本身就是乱世也还好说,那他们也只是借助了一下时势而已,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纵横之士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把本来还算平静的天下都搅乱了,至少是会对将乱未乱的时局极力推波助澜。
不过郭荣却是不在乎这些的,郭炜同样不在乎。纵横之士的野心确实是大了一些,原则性确实是少了一些,也没有真正的忠诚可言,但是这种人并非是不能用的,只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驾驭他们了,如果驾驭不了的话,这些人确实可以说都是一些隐藏的祸害,不过如果驾驭得了的话,他们的能力都是很不错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能臣。
而郭荣和郭炜显然都是有这种自信的,只要用好他们做事的能力就可以了,至于他们的野心,满足他们的功名心并不是什么难题,而对于他们经常会冒出来的搅乱天下的主张,不听也就是了。
在事关天下的大政方针方面,郭荣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的,而郭炜则是有各种历史的经验教训供他参考,还有他自己设立的情报与咨询机构做顾问,因此两个人都是不必依赖某个策士的,所以纵横之术在他们面前行不通,纵横之士的隐患也就不能形成危害了。
不管怎么说,朱元这些年在州郡任上做得是很出色的,当得起能吏的称号,既然他那么推崇这个李平,想必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现在俘虏到了他,郭炜就很自然地就想要招揽一下——无论是穿越之前玩三国类战略游戏的经验,还是实际经营企业的经验,又或者是这一世做皇子、皇帝的经验,招揽人才差不多都已经成为了郭炜的本能。
听到郭炜这么问话,进入行宫的时候还心怀忐忑的李平心中一怔,眼皮略微跳了一下。在虎踞洲兵败被俘之后,他确实得到了周军的善待,在船上被火烧火燎的狼狈样早就没有了,但是天子在刚刚见面的时候就出言招揽,这还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外臣受了下国国主的重托,前往南都征求勤王大军,如今勤王大军为王师殄灭,外臣做了阶下囚,还不是唯陛下之命是从?只是外臣有辱使命,若是不能回报下国国主,心中多有不安。”
要李平这种纵横之士作出什么忠臣义士状,那他是万万都做不出来的,既然已经被俘虏了,他倒是想得通,皇帝有心要招揽他,不管是真的因为朱元的原因,还是皇帝要拿他作为南唐群臣的榜样,都不能算是什么坏事。